2010年4月18日,大家尊敬的“好老头”,我校退休教师方亦元教授离开了我们,享年84岁。方老师的一生,经历过无数的坎坷,为我校经济管理专业发展和有色金属类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方老师走了,我们深深的怀念他。
爬山涉水觅人才
改革开放之初,位址于建德梅城的浙江冶金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只有会计系和统计系两个系,其实也就是“工业会计”和“工业统计”两个专业。企业管理教研室属统计系管理,承担全校的工业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的教学任务,当时国有企业急需管理方面的人才,而且全国高校中设置企业管理专业的很少,因此当时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师资的困难很大。
1981年,管理教研室只有方老师和我们四个人,方老师任教研室主任。根据当时冶金部教育司的要求,学校要迁往杭州,并加紧筹建经济系。为适应这一需要,统计系主任潘超霖和方老师一方面从当时本校的毕业生中择优留校,送到冶金部本科院校进修,然后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教学任务。从82年到86年各届毕业生中,先后留下顾尧根等五人充实到企业管理教研室,另一方面广开门路,方老师让吴铮和赵国瑞从其母校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和其他大学校友中“挖人”。这样,俞冠球等六人陆续来到梅城,为建立经济系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
记得在1983年冬,方老师和吴铮二人去陕北调进一位叫周唯心的老师,他是吴铮的同班同学,当时周老师工作在偏远的山区,方、吴二人是乘一种“羊皮筏子”渡过黄河,几乎落水;又爬了几座山才找到周老师。正是这种“爬山涉水觅人才”的精神感动了周老师,他们一家终于来到学校。这一段历史已成为当初经济系成立时的美誉和笑谈,流传很久。1984年经济系成立,这时已是正教授的方亦元出任第一任经济系主任。
广开思路抓专业
刚成立的经济系,多数教师都有从事工业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一方面钻研教学规律,一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开拓新专业,其中方老师亦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方老师在鞍钢工作时,曾积累了丰富的劳动工资管理经验,后来在学校又为冶金部系统组织过企业劳动工资管理人力资源培训。1984年,经有色总公司批准,两年制的干部专修班(大专学历)开办,老教师方亦元和中年教师赵国瑞承担了劳动工资理论等课程。年轻教师潘功胜、周亚新、左军等承担了人口理论、劳动与报酬、人力资源、劳动统计等课程。在次基础上,劳动经济专业三年制的大专班于1987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其实这也是人力资源专业的雏形。同时考虑到企业急需物资管理专业人才,在覃家喻老师等人的帮助下,1987年物资经济专业开始招生。这一专业逐渐发展成市场营销专业。
1984年,国家经委要求全国大中型国营企业厂矿长必须参加企业管理专业知识轮训。中国有色总公司也将系统内在职的厂矿长培训任务,下达给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和浙江冶专。这时经济系虽刚成立,但在方老师的领导下,通过跟会计系、马列室和计算机室的密切合作,圆满完成了三期培训任务。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经济系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酝酿已久的工业经济专业(主要为有色行业培养管理人才),从1985年也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当学校从建德迁向嘉兴时,经济系成立短短三年就完成了三个专业的建设。这些成绩的取得,除靠有色行业的大力支持外,方老师团结经济系全体教职工努力拼搏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带头人作用。
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作为一位长者和学术带头人,在方老师主持经济系工作的年代里,他团结老中青组成的经济系一班人马,不断创新教学思想,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营造了很好的教学氛围。
每次方老师参加完学术会议后,都向系里老师传达外面的先进教学成果,用于启迪大家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它不但自己写论文,而且鼓励中青年教师写有影响力的文章,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把教学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方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年轻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都大有提高。
在4月20日的追悼会上,花圈紧簇,飘带上记载着大家对方老师的哀思。参加告别仪式的人群中,很多是从市内外赶来的经济系毕业生,当年的年轻人已进入中年,中年人已进入老年,大家心中默念着一句话:方老师,你永远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请你一路走好!
赵国瑞 吴 铮 覃家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