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毕业已有三年了,期间回过几次母校,坐在熟悉的小河畔,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总是期许可以见到熟悉的面庞。宿舍旁的杨树,已经长得很高了,微风吹过,哗哗的响,午后的阳光透过密密的枝叶,留下斑驳的影子。曾经汗流浃背的运动场,换了新的更有活力的身影,望着他们朝气勃勃的样子,感叹时光的流逝,青春于我渐行渐远。
大学校园生活在我整个生命中占据了太重要的位置,一提到“大学”这个词,总是有太多的东西涌现在脑海里,亦父亦友的老师、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欢歌笑语的时光、团结拼搏的汗水、出糗尴尬的窘态、难分难舍的离别……
大学里,我的导师对我的影响最深,他不仅仅在学术上指导我,帮助我解决难题,更是教导我如何做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今后的人生。
以前自己做事消极懒散,一件事情如果花百分之六十的精力可以完成,我绝不会拿百分之一百的精力去力求完美。我总觉得事情完成就可以了,何必纠结于一丝一毫的完美,又不是设计航空飞机。一次次面对自己犯的失误,一次次拿这个想法为借口去开脱,好让自己没有负疚感。
记得有一次参与一个项目,和同学配合完成一套性格测试实验。为了追求速度,自己花了一周的时间完成了所负责的部分。本以为可以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但是实验在经过导师的推论引导下,结果居然南辕北辙。自己又得花比之前更多的时间去查找原因,耽误了项目的进度。导师将一切看在眼里,找我谈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有的人默默无闻平平庸庸的过了一生,有的人呕心沥血创造出对人类有价值的贡献。你以什么样的态度生活,生活就还你什么样的世界。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导师可以选择漠视我的无知,只需要辅导我完成学术上的研究即可,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经常说的一句话:“你们可以在学术上没有成就,但是你们必须学会如何做人。”
如今,我已毕业,偶尔也会和导师通电话,每次都会想起他的教诲。在工作中,当我遇到挫折,准备做一个逃兵时,导师的话就会萦绕在脑海里,鞭策着我,激励着我,面对困难,不再退缩。
宋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