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8年调到嘉院的前身冶校开始,经过宁波冶校—建德冶校—浙江经专—嘉兴学院,至今已有54载,我与这个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悠悠往事,种种情缘,历历犹在眼前。略述几点,以抒情怀,并飨校友们。
缘起:从人大到冶校
有人常问:你作为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全优生,学的是贸易经济专业,怎么会调到宁波冶校来呢?回顾历史,结下这个缘的起因有三:一是照顾爱人关系。本来我在人大当教师,组织上曾告知将把我爱人调到人大人事处工作,当时因她不愿放弃宁波群众文艺的专业,于是作罢。而当后来她愿意调了,北京市又“冻结”户口迁入。这样,只能把我调回宁波。二是宁波人际关系。我是从宁波调干升学的,这里有很多老领导、老同事,如学校党总支副书记王田夫、副校长杨学润等,都是我的老熟人。三是思想单纯朴素。做个“螺丝钉”,党叫干啥就干啥。当时就什么也不计较,从一流大学调到新建中专,放弃贸易经济专业改行当了政治教师……。并且说也凑巧,宁波冶校的地址就在原来我读高中的母校—广仁街三一中学,离我横河街的家很近,连学校的敲钟声都听得到,这一下子真的是调到了“家”!报到后,我列编在“共产主义教育”办公室,兼任化工连指导员,天天带着学生用土炉子“大办钢铁”,在街墙上“大搞诗画化”……。由于人大转来的申请入党的介绍和到甬后的实际表现,1959年5月11日,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了,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年后按期转正,成了正式党员。这样,我就与这个学校结上了缘。
1960年暑期,根据中共浙江省委的决定,学校从宁波市迁至建德县梅城镇,我和爱人也随同相继调往,从此在这个小镇上度过了27个春秋。1962年8月省冶金厅决定在现有中专一年级以上班级挑选42名学生,开办我校第一个电冶金大专班,由我任班主任并承担全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那是一个“种子”班,学校寄予了大希望,配备了全校最好的教师,如大学语文黄纬、高等数学曹善祥、铁合金孙有根、电冶金黄宪民等,期盼着它开花、结果。不想临毕业前夕,校内外刮起了一阵“不合格”风,说是中专办的大专班不符合标准。作为班主任的我,这时挺身而出,写了一份专门的调查报告,从各个方面论证了它的合格性。最后通过省冶金厅组织专家组的严格考核,终于承认了这个班,全班38人拿到了毕业证书。这为今后我校正式升格为大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乌龙山下的生活
梅城的校园背靠乌龙山,面临新安江,景色秀丽。学校当时很重视勤工俭学,一切强调自己动手。困难时期,号召大家开荒生产,饲养家畜。当时政治教研组因有几位“劳动模范”,如胡雄飞、罗一淼、郑善彰等,他们样样在行,最后是果蔬丰收、人兔两旺。逢年过节还欢聚一起,煮菜烹兔,改善生活。还记得学校修从城门楼到二校门的那条路时,全校师生参与,大家手拿杵棒奋力敲打三合土的路面,噼噼啪啪响成一片,宛如一个打击乐队的大合奏。在修建电视转播塔时,学校规定每人负重背砖5块到乌龙山顶,劳动大军蜿蜒而上,蔚为壮观。至于每年的春播秋收季节,下乡支农、插秧割麦,则成了经常性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了。
既为建德人,当会建德“货”。印象最深的是每逢过年,家家必炒“苞萝豆”。经过拜师学艺,以干玉米粒用桐油来炒,还需特制的木头铲子,再加部分青豆,这样炒出来的苞萝豆,又好看又松脆,真是色香味俱全。开个夜工,炒它一箱子,有师生来就捧出一大把,这就是建德特色的过年零食喽!
我还有个惯例,过年时总要邀请几个家境清寒的留校学生来到家里,并去探访几位没有儿女陪伴的老人。如屠金儿副校长至今还常提起,他读书时在我家过年的情景。计统67届校友谢定芳常把我们送过他一条棉毛裤的事挂在嘴边。还有一次,我邀请工会7729班乔鲜等同学来家,她是河南人,善做兔子、鱼虾等各种形状的面点,结果把味精当成白糖,闹了个大笑话。我经常去拜年送礼的老人,有传达室的王炳荣师傅、食堂的吴加甫师傅等,这都是一二十年来结下的缘。
在“文化大革命”比较空闲的时光,我还学会了另类的四大手艺:裁缝、木匠、理发和写美术字。如我的两个孩子的衣服,包括中山装、茄克衫,都是我做的。学美术字也是半路出家,但至今在建德冶校大礼堂正面顶上的“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还是我写的呢!这四大手艺是我在梅城学会的,这也算是一种特殊的缘分吧!
经专的教学与科研
1978年12月我校正式升格为大专,校名改为“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后统一正名为“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当时招收的第一届学生40余人,名为财会8101班。我任他们的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后还常去同学们寝室里辅导、交谈,师生感情特别深厚。2009年9月我俩去北京旅游时,该班部分同学欢迎我们,到会的有老班长郭峰久、博导栾华、国资委局长阎祖强、上市公司老总唐学栋等9人。特别难得的是2010年4月他们发起了第一次同学聚会,共到34人。他们在梅城母校(今为梅城初中)的教学大楼前,在运动场上,在宿舍楼旁,细细寻找当年学习生活的足迹,缅怀昔日的师生情谊。汪游同学在他的长诗《三十年后的欢聚》中写道:“周戟王老师的浙腔普通话还在耳边回响”。肖平同学精心制作了一本“视频相册”,分为7个专题,共480张照片。光看看那些照片的题目,就可知道这一批“老小孩”的怀旧和“忘我”到了何等地步。题目有:五朵金花、三帅哥、这眼神儿、插足、抱得美人归、悄悄搂一下、有点醋味等。要知道这一批人中,现在有的是教授、博士、博导,有的是国家和省市机关的领导,有的是中央企业集团或上市公司的老总,有的是民营企业的老板呵!他们把全部材料从网上发给了我,观后真是令人感动不已!
为了体现我校特色,必须自编部分教材。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其中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必须体现“经济”和“专科”的双重特点,在学校和省部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先后编写出版了《新编政治经济(上、下)》、《新编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基础理论》等教材。在这一过程中,我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共完成科研成果9项,出国考察报告1项,主编和参编由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教材6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不断以科研成果来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赶上了一期期教学的新需要。学生们普遍反映:“听周老师的课,时间过得特别快,简直是一种享受!”
学习方法与科研方法讲座
我与很多学生结下的缘是从为他们举办大学生学习和科研方法讲座开始的。我一直义务为每年的新生举办这个讲座,前后坚持了20多年,还曾在全校范围内招收过42名为期一年的“学习方法指导生”,把自己长期积累的治学经验介绍给莘莘学子。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大学生学习方法与科研方法》选修课,总结了大学生学习方法的三个“四”。要有四点基本认识:大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讲不讲究学习方法大不相同;学习有法,但无定法;有志者事竟成。具备四个必要前提:勤,为“四化”勤奋乐读;行,按“人情”实践创新;悟,成气候有赖悟性;恒,见大效贵在坚持。运用四套具体方法:按学习的大小周期;按学习的各个环节;按学习的不同专题;按学习的学科特点。还提出了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功,包括写作论文的前提、论文成功的要素、论文写作的步骤等。直到在嘉院退休后,我还担任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先后为大学生们作了《成才之路与治学方法》的报告,连续在《嘉兴学院报》上刊载关于大学生学习和科研方法的系列文章。
审计90届毕业的罗咏梅在分配到湖北襄樊市审计局后不久,给我的来信中说:“真正要说的是要感谢您对我的帮助,尤其是‘学习方法讲座’,使我在从中学的学习方法转变到大学的学习方法中少走了许多弯路,因而在三年中能以审计专业德智体综合测评第一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学业,您的教诲让我终身铭刻。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刚离开父母踏进高校的学生,就能遇上您这样的引路人,那可是他一生中莫大的幸福了。”
缘续:祖国北南之行
由于我的传统和刻板,工作期间出差从来不带夫人同行。但我许下了心愿:退休后一定携夫人同游祖国的北方和南方。2009年9月,适逢建国60周年大庆,我和汪伟真第一次同游伟大首都北京。接待我们的是刚从华夏银行总行退下来的工统77届校友孟秀兰夫妇。在他们的陪同下,一起畅游了北京的新景点,并适当重游了老景点,特别是共同登上了万里长城,实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愿望。同时分5批会见了 工管64届、计统67届、财会67届、工统77届、工会77届、财会81届、工会84届的在京部分校友,如郑祥裕、顾珊瑚、谢定芳、黄宝根、崔长青、王灵芝等,真是说不尽的别后话语。
2011年元月1日-9日,我、汪伟真和屠金儿夫妇,又应校友之邀飞往南方,连续跑了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广州、佛山6个城市,真是聚得欢畅、玩得尽兴、吃得称心!托各地校友之福,每到一处都有车子接送、接风洗尘、安排住宿,并陪同参观游览,故而效率特高。
陪同游览港澳的是工管64届校友、TCL高级副总裁吕忠丽女士。她在校时是文娱委员,同汪伟真特亲。毕业后分配到武钢,一路拼搏直到现在的职位。她对我们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事先预订了港澳两地酒店的房间;一路招待用膳,介绍当地饮食习惯;陪同参观、购物,随时讲解各个景点的趣闻。在去青马大桥观景台的路上,她一边搀扶着我,一边发自内心的笑着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香港,我们看到了金光灿灿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和“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去了太平山顶凌霄阁摩天台,到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湾”的浅水湾泳滩,欣赏了维多利亚港的美丽夜景。由于国家规定“企业高管”不准前去澳门,因之忠丽只能陪送我们到港澳码头,为我们买好船票,并“策划”了游程。一到澳门,登上酒店免费接送宾客的汽车,直接送到目的地。我们去看了最著名的地标“大三巴牌坊”,逛了购物胜地新马路,参观了建筑精美的新葡京娱乐场,还游览了新建的威尼斯人渡假村,真是美过天堂。
在深圳、珠海接待我们的主要是工会78届校友、深圳市接待办公室李忠平处长,工统85届校友、五矿期货公司总经理姜昌武,工会85届校友、中金岭南公司总经理储虎等。我们去了深圳莲花山和接待中央领导的新居麒麟山庄,参观了“世界之窗”,看了元旦花车大游行。深圳有校友上百人,姜昌武和储虎分别请了我们一次,各邀请校友10余人参加。席上,大师姐吕忠丽提了一个颇有启发的问题:“你为什么能有现在这样的成就?”众小师弟妹挨着个儿轮流回答。归纳起来,一是师恩深重,打下基础,二是个人努力,寻求机遇。在珠海,我们参观了珠海渔女、九洲城、情侣大道,还到了新开发的野狸岛,又是爬山,又是摄影,玩了个痛快!
在广州、佛山接待我们的主要是工统77届校友、省统计局卢可玲处长。看了亚运会的会址和新建场馆——海心沙亚运公园,参观了被昵称为“小蛮腰”的广州塔,游览了佛山祖庙。因可玲探知了我当天生日的“秘密”,在她的精心安排下,邀请了10来个校友,在佛山给我过了80大寿!
我退休了,但与嘉院结下的缘,看来还会继续下去!
周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