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30周年聚会的信息,虽然班级群里已经提及很多次,但由于工作繁忙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可当9月22日真的来临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激动。时光荏苒,30年弹指一挥间,心中牵挂的仍是同学们的近况。尽管毕业后大多数同学很少谋面,但还是互相关心着彼此,偶尔听到某个同学的消息,心中依旧激动不已。
22日上午,我早已坐立不安。毕竟,这是期待已久的30周年的聚会。之前联系了班里海盐的同学,大家约定到时一起去赴这场聚会。
出发后,一路上大雨滂沱,窗外一片迷蒙,汽车仿佛在汪洋中缓慢前行的一艘船,留给我充足的时间,去想象见面的场景,去回忆青葱的岁月,让我们相见时不至于“失态”。
难忘土黄色的校服和书法绘画的训练;难忘一群人分吃砂锅菜和泡面的时光;难忘一遍遍弹奏“我是一个粉刷匠”的僵硬手指;难忘那些让我们焦头烂额的电脑语言;难忘老师们在课堂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潇洒劲;难忘那曾偷偷翻过的围墙、穿梭在各个教室的背影、偷看琼瑶小说的喜悦;难忘传达室门口那口“饱经风霜”的钟以及喜欢从眼镜上方看人的敲钟人老吴;难忘那些让我们相遇在弄堂的又香又脆的蟹壳黄;难忘可以在黄昏时散步溜达的东湖;难忘那些既尴尬又有趣的师生故事······
母校,在我们成长的黄金期遇见了你,我们与你血脉相连。
近乡情怯,进入平湖,城市已没有了旧日的模样,道路、建筑都变得陌生。雨,也停了。一场大雨带我们穿越了30年,时间像是块薄薄的幕布,被一只魔幻的手,一伸一缩之间,就到了现在。
到了校园,一切都变了,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学子,但门口的告示牌告诉我,有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在跨越30年的时间依旧在等着你。记忆中的851班,在等着你。
一个个同学,从门口进来;一个个惊喜,传递在脸上。
碰到的都是笑脸,见到的都是惊喜,一件白T恤,恍惚让我们又回到了青涩的学生时代。不管是现在如何,学生时代的“底子”依然。30年过去,一见面还是能立即叫出对方的名字,默契地哈哈大笑,一时间仿佛忘记了时间和年龄。
班级活动时,一阵阵笑声,回荡在整个教室;一张张学生时代的照片,仿佛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一次次对话,仿佛回到了曾经的时光。
年级活动时,熟悉的主持人再次登场,熟悉的“小螺号”歌声再次响起,熟悉的校长、老师再次致辞,仿佛又回到了大礼堂集体听报告的岁月,唤醒了我们的集体记忆。简短的影片,浓缩了往昔与今朝;向老师们的献花,是对老师们的感恩和致敬,也是对我们青春的致敬。
人生,又有多少个30年?何况,这个30年,是从十八九岁开始的,是生命中最繁花似锦时间段。而我们青春在这里,在这个教室,在这个叫平湖师范的校园启航,在这里老师的哺育让我们形成了独有的做事风格和人格思想。
不禁想起前几年风靡一时的华中科大“根叔”的话:“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遇见母校、老师和同学,都是生命中的缘分。
人到中年,忙碌成了生活的主旋律,仿佛一个不断旋转的陀螺,有无形的鞭子在持续的抽打着旋转,怎么也停不下来。时间似刀,雕刻人生,磨平岁月棱角。有时也会感慨,学生时代,尽管有种种少年忧愁,但和走上社会的经历相比,还是那么单纯和美好。
时光的脚步太快了,快得灵魂有点跟不上。中国画讲究留白,让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其实我们的人生,也需要“留白”、需要发呆、需要“浮生半日闲”。许巍在歌里这样唱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尽管表面“波澜不惊”,但内心深处的情愫早已“风起云涌”。这情愫里有着我的母校、我的老师和我的同学。
有时候,我也会设想,假如人生重新来过会怎样怎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依然希望,还是遇到这样的老师和同学。
致敬母校,致敬老师、致敬同学,致敬我们的30年。
(蒋菊海,原平湖师范学校851班学生,现为海盐县秦山街道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