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宗耀,浙江桐乡人,1937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现任美罗国际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兼中华亚健康研究协会会长。1957年毕业于嘉兴医士学校。从医十三年后转入微生物科研。以灵芝和真菌多糖为主要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省、市、县各级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取得各级科研成果奖13项。出版著作8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60篇。
“办一个自己的刊物,以利同学间相互交流,”这是嘉医五七届三个班级在毕业前后,分别为之努力的一个“梦”。因种种原因,有的班级正要出刊,却“胎死腹中”,有的班级虽然已经付之实施(已出刊),却仍遭停刊;梦想几乎破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309班停刊的《白求恩通讯》终于在1999年10月复刊,而且,很快成了嘉医五七届三个班级共有的刊物。从此,每两个月一期的《通讯》延续不断,至今复刊己逾百期,为传递正能量,增进同窗情作出了贡献,梦想终于成真。到2016年8月《白求恩通讯》创刊己整整60年,是完完整整的一个“甲子”,回想这60年,看到了年轻人对“办刊”的渴望,看到了为办刊遭遇到的风浪,看到了当年为规避政治风险,而表现出的机智果断,更看到了为确保《通讯》的质量和准时出刊,编委们尽心尽力的工作态度……
在《白求恩通讯》创刊60周年之际,让我们翻开这60年的“历史”,看看这风雨变幻的经历,这样大家或许就更热爱这一来之不易的《通讯》!
《白求恩通讯》最早的刊名是《团结争荣》,是当时的嘉医五七届109班的班刊,是为争创“白求恩班”而创立的,《团结争荣》创办于1955年暑期,由109班暑假留校护校的朗瑞禾、许正庭、倪宗耀、历於生、徐强明等负责操作,这期刊物是用白色有光纸,8开对折,用钢板铁笔(又称蜡笔)刻在蜡纸上,用红、兰油墨套色。刊头画着一个手擎大旗的男生,“团结争荣”四个大字就刻在这大旗上。这一期的主要内容是争取命名白求恩班的申请报告和同学们表决心的文章,到1956年校方批准命名209班为“白求恩班”,“团结争荣”就改名为《白求恩通讯》,在1956年8月出刊,从此,《白求恩通讯》正式诞生。
1957年毕业以后,由分配在嘉兴的许正庭、黄麟书、赵熙荣、赵发章同学继续出刊。前后,又出刊了两期,后经与分配在杭州的309班同学协商,决定从第5期开始,《白求恩通讯》移至杭州出版,具体由在省防疫大队工作的邹冠珍、励於生、王渭舜、张贤伦负责,周仁元、高善娥协助。预期第5期《通讯》可在1958年元旦出刊。但因形势急变和其它种种原因,《白求恩通讯》第5期未能如愿在杭州出刊,从此,《白求恩通讯》进入了“休眠状态”!
就在《白求恩通讯》移至杭州期间,嘉医五七届分配到新安江的十五位同学和奉命从省防疫大队到新安江朱家埠协助工作的肖正富同学一起商量,想创办一份可联络同学的通讯,并选定由全士明同学设计的“初芽”为刊头,由朱大钧、金培华、肖正富三人具体负责编辑,刻印。正当审完稿,刻完第一篇稿件,准备刻第二篇稿件时,与肖正富一起从省防疫大队来新安江的领队华水根奉上面之命,找到了肖正富,问了出刊《通讯》的事,并审查了有关稿件。幸好肖正富在自己审稿时,早将一些涉及当时敏感话题的稿件藏在房间里,华队长看到的是一些“普通”稿件。与此同时,朱大钧的顶头上司俞瑾主任也奉命为《通讯》事找来了,审阅了有关稿件。大概因为俞主任是嘉医张子畏校长战友的缘故,俞主任只是嘱朱大钧立即停办《通讯》并速将稿件付之一炬……,由于肖正富的谨慎行事(事先将敏感稿件藏好),朱大钧及时焚稿和俞主任对年轻人的关爱,才幸免了一场反右大祸,才挽救了这些年轻人的政治生命。新安江的《通讯》当然是胎死腹中,从此,嘉医五七届的同学的“通讯梦”破灭了!
但是同窗之情,相互牵挂,“通讯梦”的复活,在同学们的心中挥之不去,倪耀宗是由309班推荐作为《通讯》复活筹备人员,湖州会议之后,他与有关同学交流了想法,就在此时,倪耀宗收到了叶中震同学于1997年11月25日发出的来信,信中附了第三、四两期《白求恩通讯》,看到了尘封了四十年的《通讯》,倪耀宗感慨万千(他原曾保存1-4期的《通讯》,可惜在多次调动后遗失),犹如见到了久别的老友,看着这一页页由钢板刻写,用兰油墨印在发黄的“尺八纸”上的通讯,久久不肯放手……
面对这两期《通讯》,倪宗耀对今后办刊想得很多,比如:政治上还会不会有风险,精力上是不是能承受(当时,倪宗耀刚开始创办实业,需耗费其大量精力),对来稿处理不当时会不会反而影响团结(事后,确实发生过多次风波),这一个个的问题,在倪宗耀的头脑中“打架",一会是肯定,一会是否定……,最后他决定“投石问路”:将这两期通讯复印后,附上一封寄给309班同学的信,向他们提出复刊《白求恩通讯》的倡议(倪宗耀当时设想让通讯先在309班复活,然后扩展到整个五七届三个班),信发出后,竟然很快收到了许多热情洋溢的回信,一致表示支持《通讯》复刊。于是,经过一番筹备,在1999年10月出刊了《白求恩通讯》复刊第1期,为了让通讯由309班扩展到五七届三个班级,倪宗耀将复刊第1期除了发给309班的同学,同时也寄给了307班和308班的同学。目的是听听大家的反响。
值得欣慰的是《白求恩通讯》的复刊得到了嘉医五七届三个班同学的热情支持,并在复刊一周年后,在2000年10月临安聚会时,正式决定,将《白求恩通讯》由班级《通讯》改为全年级共办的《通讯》。在2001年杭州聚会上,决定了特约通讯员名单(查鑫、徐嘉铭、朱大钧、费桂荣、全士明、朱康贤、胡顺、李牧、沈雀屏、沈忠伟、杨萃龙、鲍宗兴),2002年4月又公布了编辑顾问名单(肖正富、田钰江、沈本鸿、徐强明),2002年12月正式组建了《白求恩通讯》编委会,在《通讯》复刊第20期上公布了编委会,从此《白求恩通讯》逐步走上了规范化。
“通讯”编委的成立,不仅承担了《通讯》本身的有关事务,而且还逐渐形成了嘉医五七届同学活动的组织者,特别是在2010年11月,为了研究“年老体弱后如何继续开展校友活动”,专门召开了编委扩大会议,会上对校友今后活动做出了重要决定:以“校友节”模式取代原来的聚会活动,可以说这次会议,是校友活动的一个重要转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白求恩通讯》编委,除了编辑出刊《白求恩通讯》,还编辑了《五七届杏林谱》、《五七杏林谱续集》(1)、《五七杏林谱续集》(2);编辑了校友活动录像片;“同窗情深(上、下)”(桐乡聚会)、“情谊无价”(南浔聚会)、“后会总有期”(第一次校友节)、“同窗缘”(校友活动实录)、“友谊在夕阳下升华”(第三次校友节),还有以编委李牧为主编辑制作的(毕业50周年)及平湖聚会、新昌聚会和编委吴亚中负责的杭州(第12次)聚会等。
《白求恩通讯》就这样走过了六十周年,真正实现了“传递正能量,增进同窗情”的预期目标,如今,她的主人公都已迈入八十的大门,摆在大家面前的是如何克服生理上的困难,继续办好《白求恩通讯》,看来,这是对老人们又一次考验。相信,在重温“通讯”60周年这段经历之后,特别是看到曾为“通讯”作出过不少奉献的同学时,大家一定会说:“往事不能忘,通讯要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