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竹平,男,1963年3月出生,山东文登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财务会计专业,同年分配至冶金部张家洼工程指挥部(今鲁中冶金矿山集团公司)工作。先后任鲁中冶金矿山集团公司财务处处长助理、副处长、宝钢集团公司计划财务部(资金管理处)副部长、宝钢国际贸易总公司财务部部长、宝钢集团计划财务部(资产管理部)副部长、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宝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兼任原料事业部总裁、宝钢集团业务总监兼财务部部长。期间,就读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工商管理专业,系统学习了MBA相关课程,于199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参加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雷商学院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合办的金融与财务管理方向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习,于2005年6月毕业,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授予的硕士学位。现任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一)
1994年6月,周竹平调入宝钢集团,经9个月的试用后,于1995年初担任宝钢集团计划财务部(资金管理处)副部长(主持工作)。针对当时宝钢集团资金总体紧张而管理分散,组建仅一年的财务公司功能尚未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十几亿资金被各部门以协定存款方式分散存放于上海各金融机构,针对风险极高的现状,他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宝钢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案。即借助工商银行的网络体系,搭建了集团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引入银行商业运作机制,对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实行一个总账户集中管理。各分支机构分账户零余额管理,存贷款逐日分别结息,资金逐日按预算调度,并由集团财务公司统一操作之。资金集中管理方案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宝钢资金管理的状态,大大提高了资金运作效率,降低了资金风险,加强了集团内各业务单元的业务控制意识,完善了宝钢集团预算管理体系,丰富了宝钢集团坚持的“集中一贯管理”的管理思想。这一资金管理方式成为国内大中型企业集团纷纷学习的榜样,沿用至今。
(二)
1997年初,周竹平调任刚刚组建不久的宝钢国际贸易总公司任财务部部长。不久,担任副总经理兼财务部部长。期间,协助主要领导实施了国内营销网络体系的重构,清理、关闭、退出了几乎全部的合资销售公司,重新组建了由若干家独资销售公司和合资剪切配送中心构成的营销网络体系。该网络经过近10年的不断完善,已成为了宝钢集团有别于其他钢铁企业的最具竞争力的核心能力之一。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在近3至5年内,均仿效宝钢集团的这一做法,纷纷构建自己的营销网络体系。
这一阶段的工作使他对公司组建、清算、业务整合、流程优化和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方面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制度有了深入的了解,熟练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
(三)
1999年末,周竹平调任宝钢集团计划财务部(资产管理处)副部长。接着,又调任刚刚组建的宝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他熟悉了公司上市工作流程与规则,成功组织实施了宝钢股份A股上市的相关工作。上市工作完成后,策划了宝钢股份董事会运作方案、宝钢股份经营班子运作方案和宝钢股份股东大会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运行规则,为宝钢股份的规范运作提供了制度保证,得到了宝钢股份内部和外部董事的高度评价。宝钢股份至今仍然是A股上市公司中运作最为规范的企业之一。
两年的董事会秘书生涯,使他得以深入研究了《民法》、《商法》、《公司法》等与公司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管控方式等相关的法律依据及其法理,广泛研究了国内外与此相关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收获颇丰,从理论功底到思维方式均得以升华,个人的职业素养由此完成了从企业管理人员到企业领导人员的转化。
(四)
2001年底,周竹平调任以宝钢国际贸易总公司为主重组而成立的宝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并于2005年4月起,兼任原料事业部总裁。当时该公司负责宝钢集团几乎全部的采购、销售业务的运行和物流管控,同时负责开拓社会贸易及向下游行业延伸的钢制品等新产业的研发工作。公司设有原料业、钢铁业、金属资源业、物流业、设备工程业、钢制品业六大事业部。以及欧非业务、美洲业务、亚澳业务三大海外地区总部,具有分子公司众多、地域跨度较大、业务形态复杂多样、直接面向市场等特点,管理难度较高。作为宝钢国际的董事、CFO,参与策划了总公司及各业务板块的管控体系、组织架构、运行方式、流程优化等所有重大领域的设计,并在所分管领域组织实施。在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同各位副总裁、事业部总裁协同配合,出色地完成了公司的重组再造工作。
再造后的宝钢国际生机勃勃,全体员工充满激情,努力奋斗,仅两年就完成了当时认为跳跃性过大的三年规划。宝钢国际由原来的以厂内生产为导向,改变为以外部市场为导向;由任务完成型转换为各业务单元主动创造型;由刚性管理转化为柔性管理。公司不仅规模大了,而且实力强了,培养了一大批市场开拓人才、业务管理人才和企业领导人才。
(五)
2007年5月,周竹平调任宝钢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兼任宝钢集团业务总监、生产服务业运营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宝钢发展有限公司是宝钢集团全资子公司。其前身是1986年经冶金部批准,将原宝钢总厂附属企业公司、总务处、生活处、公务处和宝钢工程指挥部后勤处、绿化办等单位划分出来统一组建的“宝山钢铁总厂企业开发总公司”。
该企业开发总公司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共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自成立以来,一方面接收主业减员分流人员,安置家属工、征地工,受主业委托管理其下岗人员、待退休人员、常病假人员,同时为主业提供生活后勤、辅助性生产作业、废弃物回收与处理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面向社会从事贸易、房地产开发、劳务输出、建筑工程等经营性业务。2007年有正式职工11000人,受托管理下岗等人员5000人,管理辅助性作业的劳务工15000人。净资产39亿元,年销售收入150亿元,利润近4亿元。
该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个众多:业态众多,有八大板块,32个中类,56个小类的业务,导致主业不突出,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子公司众多,国有37家,集体84家,共121家,各公司业务类同,专业化程度不高,技术含量较低,管理不规范,文化理念不统一,经营风险很高;人员众多,劳动关系复杂,薪酬福利体系不统一,员工精神状态不佳,各类矛盾十分尖锐,影响整个宝钢的和谐与稳定。
这些状况严重制约了宝钢集团的进一步发展。2007年,宝钢集团新一轮发展战略要求宝钢发展有限公司“在退出非核心业务的同时提升生产服务领域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打造集团生产服务业管理平台,逐步实现服务专业化、业务社会化、公司公众化的目标,为钢铁主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他到任后,经过半年的深入调查研究,在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热情支持和有力配合下,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该方案经宝钢集团批准后,已于2007年12月正式实施。目前集体资产已退出经营,专业化整合已初步完成。子公司仅保留必要的30余家,组织架构已完成重构,管控体系初步建立,流程再造正在进行中,全部改革方案预计年内完成。员工精神振奋,对未来充满信心,各种矛盾已逐步化解,公司一派新气象,不久即可以发挥宝钢集团要求的管理平台作用。
周竹平的实践经历充分展现了他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所取得的工作业绩也得到了组织的信任和员工的信赖。2009年1月,周竹平被任命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