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会国,1990年7月毕业于平湖师范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嘉兴市专业技术带头人,市首批名教师,现任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他曾在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浙江省特级教师年会等学术活动中作课及专题讲座40余次;主持各级课题9项,撰写的学术论文获奖70余篇(次),并著有15万余字的个人教育专著——《实践·快乐》,其中30余篇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承担的浙江省新课程音乐资源库建设受省教育厅表彰,该资源库已通过审核并在全省部分地区试用。
热爱教育志不渝
作为嘉兴市唯一的省音乐特级教师,林会国对教育工作有着极大的热情与执着的追求。他敬业、勤业,他满腔的工作热情表现在对学术的孜孜以求及对工作中“无倦”的奉献。在他看来,自己的事该自己干,白天干不完,就晚上干;平时干不完,就节假日干,那也是情理。
2003年,海盐县政府有关部门有意让他出任县青少年宫主任,但他推辞了。作为县内音乐教育学术上的专家,每年有很多孩子的家长上门或是托有关熟人请做“家教”,他也都婉言谢绝了。照他的话说,他舍弃不了培养了他十余载的工作岗位,舍弃不了自己扎实耕耘过十余年的教育事业。因为,他觉得:在“学校教育”这块沃土里,他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他也必须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与事业负责。正因为他的坦然与对教育的执着,林会国从一名普通的小学音乐教师,成为了县、市、省级音乐名师,从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变成了优秀的学校管理者,为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站高望远看艺术
林会国自幼酷爱音乐。受到父母的熏陶,从小学开始学习笛子、二胡,自师范开始专业学习音乐学。不论是从声乐、钢琴到作曲、配器,从普师专业音乐选修到专科音乐教育,再到本科的音乐学专业学习,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尤其是1994年起的专科学习,为了能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他毅然选择了业余学习(非函授)方式。因为,他觉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便是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最大的支撑点。那三年,他将每周20多节的课务分别调在周一至周四,每周四傍晚便乘车匆匆赶往杭州,准备周五、周六的业余学习课程;回到学校,便是扎实苦练,三年如一日。由于一直晚上练琴至深夜,周围的居民还砸碎了学校音乐教室的玻璃窗。从普师学习到音乐学专科、本科的进修,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提升了他的音乐教学基本功。
在19年的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他对音乐及音乐教育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逐步形成了“快乐音乐”教学理念。在他看来,音乐是多元的。音乐是一种技能,听那歌者!看那演奏者!若没有技能支撑,音乐美何以展现;音乐本身又是一种教育,它对人辅德益智、陶冶情操的功能在音乐实践中无时不在;音乐又是一种文化,在与它的亲密接触中,感悟到的远超出音乐本身所包含的东西,它是一种蕴含丰富内涵的文化载体;它更是一种生活,它就在于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中,它伴随着人生的甜酸苦辣,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又足以给人快乐!就如他在嘉兴电视台名师专访中所说的:音乐教育是一种联想教育、一种理想教育、一种激情教育、一种创造教育。音乐教育于无痕,是一种潜在的、内隐的教育,它是一种提升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教育,是一种赋予生活动力的教育。
实践反思求发展
“做一名学者型教师”是他的执着追求。在他眼里,音乐学科是其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学科”。在全面推进音乐学科教学中,坚持走“向科研要质量”之路。先后主持实施了多个省、市、县级课题(“基于审美教育的小学课堂乐器整合应用研究”、“基于校园网络下的教育信息化环境的整合与开发”、“新时期下音体课程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的实践研究”、“小学音美综合教学研究”等)。
从林会国15余万字的个人教育专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在器乐教学、歌曲教学、欣赏教学、学业评价等各个领域的实践与思索。正如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音乐教研员吴锐淼在该文集序言中所说:从林会国不同时期的专题论文,可以看到他在教育大环境变迁中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与提升,那既是他对基础音乐教育价值重新定位中“与时俱进”的历程,也展现了其在音乐教学中的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的过程。就以器乐教学而言,从1993年的“新时期电子琴课程化研究”到1996年的“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课堂器乐教学”;从1999年的“合理构建课堂器乐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到2005年的“从同步整合到多元推进——谈课堂乐器的整合应用与校本开发研究”,直至2009年“开展小学课堂乐器‘整合教学’之研究”获浙江省第三届教研系统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年)。林会国最大的成功就在于他积极实践、勤于反思。特别是在小学音乐学业评价改革研究中,他率先以“音乐教育生活化”理念,以“快乐参与”为主线构建了评价促发展、参与促提高的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操作模式,有效地将音乐学习与评价、与学生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一成果获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的第四届全国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全文发表在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音乐教育类杂志《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第10期上,并被转版于《文系音韵》(人民音乐出版社),其中的部分成果被省教育厅教研室采用并在全省推广。
另一方面,作为音乐教师,尽管任职于学校领导岗位,但他不忘其一手组建起来校铜管乐队。他积极极利用课余时间与音乐组其他教师一起做好辅导工作,将乐队的训练视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校总体办学水平与声誉的一个载体,曾自己编配了《走进新时代》、《说句心里话》、《歌唱祖国》等多首乐曲,辅导的管乐队还多次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如“两会”的开幕式等),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管乐队曾获得县“金鼓号”奖;在嘉兴市教育局、团市委组织的管乐比赛中,学校再获嘉兴市金奖(第一名)。市、县等媒体专题报道了校管乐队所获的实绩。
积极引领求卓越
作为名师,在自身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林会国积极承担了省、市、县级专业引领任务。曾先后40多次在省、市、县级教研活动中作课及作专题讲座,其中包括在“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浙江省特级教师年会、嘉兴市名师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中作公开课。他积极承担了浙江省新课程音乐资源库的建设,设计与整理了音乐课程教学脚本资源1000余项,受到省教育厅表彰,该资源库已通过审核并在全省部分地区试用。
作为副校长,在引领教师创建艺术教育特色过程中,坚持以健全活动机制与保障机制为抓手,立足于加大优势项目建设力度及拓展新项目,注重在全面渗透中创建特色文化,努力构建特色引领下的和谐素质教育。其间,他坚持“一手”抓艺术教师素质的专业发展,“一手”抓非艺术教师的艺术涵养的提高;“一手”抓学校教师艺术水平的整体提高,“一手”抓教师的人才资源引进。在艺术教学中,他倡导“二条腿”走路的方式展开,其一,充分利用好义务教育教材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其二,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形成“以特促优”的格局。在美术课程中,可以分年级开设陶艺课、电脑美术课及水墨课、素描课等;在音乐课程中,可以分年级开设音器(电子琴、口风琴)结合课、音舞结合课、综合表演(戏剧)课。他着眼于构建新型、和谐的校园艺术教育文化环境,并全方位拓展活动载体,如定期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评比一次班级、段级、校级“十佳”(十佳歌手、十佳乐手、十佳小舞蹈家、十佳小书法家、十佳小画家);每年出刊一期《艺术专刊》(杂志)或实小校报(艺术节简报);每学期开展一次艺术教育成果汇报演出。在他与艺术组教师们的努力下,学校艺术教育硕果累累,学校被授予“浙江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浙江省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林会国走过了兢兢业业的20年,其间收获更多的是踏实求进、开拓创新中的充实与喜悦。从1997年被评为海盐县首批青年岗位能手、省教坛新秀,到2006年被授予“浙江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浙江日报社、嘉兴电视台《和风教育》栏目、嘉兴日报、海盐电视台、海盐日报等媒体先后进行了人物专访,但他依然没有停止实践与探索的脚步,不断思考着学校、个人再上台阶的的新路子……
(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