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这个忙碌的社会里,我们身边的有些人对种种浮躁习以为常。待遇低、环境差、工作辛苦等等都成为他们调换工作的理由。有的人说在一个岗位上埋头苦干一辈子的人是平凡的,因为他的目标是如此的一成不变。但是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是不平凡的,因为正是为了这个目标,他始终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已逝去的青春身后落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我校工管62届的陈惠明校友就是这样一个不平凡的人。
艰苦下乡 服从分配
陈惠明毕业之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为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高杰校长在毕业典礼大会上号召他们要理解国家面临的暂时困难,做好两手准备:一手是服从祖国需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施展才华,建设祖国;另一手是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农业第一线。因为陈惠明家在农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贫下中农孩子。他志愿回农村去,支援农业第一线,让家在城镇的同学按国家建设的需要去参加工作。他的报名一提出,高杰校长就代表学校党委批准了他的要求。
他打起背包回到了老家——宁波市镇海区贵库驷镇农村,从1962年7月一直干到1964年4月。在家乡,他与老家的叔叔、伯伯、大婶、大嫂、兄弟姐妹们共劳动、同生活。日子虽然过得平淡,也很艰辛,但他努力当好一名公社农民,积极参加劳动锻炼,勤奋学习种水稻、棉花的技能,运用所学知识认真搞好生产队的记工员、保管员的工作。他深知清贫、朴素的生活需要他们战胜许多困难。晚上,陈惠明还去乡里的扫盲班兼任教员,他的认真负责受到了大家的一致信任和好评,由此还成为了区里的人民代表。
后来,由于国民经济调整使得经济形势大有好转,国家开始考虑分配他们这批尚未参加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学校派冶炼科的党支部书记孙老师专程到陈惠明家里去看望他。孙书记看到他家父母健在,兄弟俩在生产队都是劳动力,生活充实幸福,就问他是否愿意服从国家分配出去参加工作。当时陈惠明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毕业时,国家经济发展有困难号召我支农,我响应了。现在需要我出去工作,参加建设,我也有这个责任,应当服从国家的需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就这样,在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办好户口迁移和相关手续之后,陈惠明又重新加入了等待分配的行列。
1964年4月中旬,他回到了当时的建德冶金工业学校,直到7月20日才离开母校,前往湖南长沙有色金属学校的前身湖南冶金学院报到。刚到湖南冶金学院,他被分到学院的实习工厂财会室担任出纳,兼任厂职工食堂饭菜票售票员。1969年底,他被调到学校的财务科工作,担任副科长一职。他除了主持财务科的工作之外还兼管过供销运输、基建、房产管理、学生宿舍管理、职工与学生食堂管理、职工医院管理等工作。那段时间陈惠明常常忙得不可开交,白天忙不完,晚上接着干,往往到深夜十一二点才能回家。但紧凑的生活确实使他受到了锻炼和考验,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忆这一段,他觉得自己虽然没有干过什么大事,但从一个最基层的财务人员、一些最基层的琐碎工作做起并逐渐走上领导岗位,这一路的艰辛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1978年11月,陈惠明被调到湖南省冶金厅财务处工作。新官上任的他立即着手资金管理工作,即固定资产产权管理,调拨流动资产管理、银行信贷管理、往来账款管理、报表管理、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基本建设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拨款。由于业务范围的广阔和错综复杂,他正本清源,做到分类建账、专款专用和分户单独核算三项工作齐头并进。
从1979年年中起,全国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湖南省冶金厅也成立了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陈惠明被抽调到清产核资办公室工作。从动员自查到核定三项资金定额占用到核定资金占用总额再到主管本系统的清产核资工作进度统计和协调工作,进一步核定了各个企业的定额流动资金需要量和定额流动资金的余缺调剂,完全充当起了办公室主任的角色。他的精明强干与真知灼见使湖南省冶金工业厅在这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按时、出色、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据统计,省属冶金企业从其他系统划入了定额流动资金3500多万元,省冶金厅被评为湖南省清产核资工作的先进单位。
清产核资工作胜利结束后,他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压缩库存处理积压,加速资金周转管理方向。在其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陈惠明经常深入厂矿,想方设法调查督促;与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为加强定额管理,压缩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1981年下半年,领导要陈惠明负责主抓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在厅扭亏增盈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他经常深入企业,深入车间,与生产指挥部门的同志一起在车间、班组从开展单位产品成本分析开始做起,认真对每个企业的每项亏损产品进行“量——本——利”分析。对由于定价不合理造成企业亏损的情况,他明确提出调价意见并积极向省物价局反映要求调整产品售价。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再加上省物价局对某些产品的不合理价格进行了适当调整,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亏损的产品和亏损额度大大减少,企业扭亏增盈工作显现了良好的势头。
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组织整个系统内的所有企业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会议的有关事项,尽量使各个企业的财务、销售部门的同志能了解兄弟企业的环境条件和生产流程,也为增进彼此之间的工作联系和友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实践证明这样做是很有好处的。在他的默默奉献与不懈努力下,湖南省冶金厅多次被评为“湖南省扭亏增盈先进单位”,冶金厅财务处也相继被评为“省财政厅先进处室”、“省财政厅优秀处室”。陈惠明本人连年被评为“省冶金厅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先进会计工作者”、“七五期间先进会计工作者”、“湖南省先进会计个人”和获得一等功的嘉奖;1990年,他以其优秀的业绩又被评为“湖南省级劳动模范”、“全国冶金系统七五期间先进会计工作个人”和“全国会计工作先进个人”。
1985年,中共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决定在省工交系统试点管理体制改革,省冶金厅积极响应,启动了一系列关于湖南冶金工业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重大举措。陈惠明有幸参与了这一举措的策划,全程执行了湖南冶金企业集团公司对省政府承担投入产出总承包的工作。在陈惠明的领导下,此次改革效果显著:十二年各冶金企业实际上缴承包企业利税536209万元,比承包任务多交了216481万元,湖南省财政厅按承包合同返回湖南省冶金厅148.54亿元,专项用于基建、技改项目的投资;投入产出总承包期间,湖南冶金企业集团公司的所属企业共生产铁2076.8万吨,粗钢1746万吨,成品钢材1740.79万吨,年平均产量都比承包前的1985年有了成倍或几倍的提高,为湖南钢铁企业继续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大幅提高产量、扩大生产能力的同时,冶金企业的生产主体装备和生产工艺得到了更新升级;企业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1985年年末固定资产产值总价值是13.57亿元,而承包后的1997年汇总财务决算报表反映年末固定资产原值总额达到152.67亿元,增加了7.6倍。企业资产总额1997年末为152.667亿元,相较于1985年的12.54亿元增长了11.174倍。还有其所有者权益1997年末达到55.31亿元,比十二年前增长了13.83倍。
1997年,省委与省政府为进一步加快湖南的发展,使钢铁工业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要求湖南钢铁企业强强联合组建集团,并明确企业的产品品种分工、增加产量和产品档次,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这也就意味着投入产出总承包任务到此终止。这是湖南冶金企业集团公司从领导到近十万员工的积极谋划和艰苦奋斗取得的,但更不可忽视的还有陈惠明多年来日以继夜所付出的心血和精力。这是他一生中尽力参与和执行的一次重大事项,他认为作为全国唯一的一种承包经营模式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与省委、省政府的领导特别是省计委(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的支持和配合是分不开的,承包调动了省冶金系统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发展生产和完成上交利税承包任务的积极性,这是值得大家肯定和总结的经验要点。
古道热肠 知行合一
除了认真尽力搞好业务工作,陈惠明也很热衷参与社会工作。1989年,他被湖南省职称领导小组确认为高级会计师、湖南省会计学会的常务理事及第四届理事会的副理事长。次年到2003年,他一直被湖南省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聘为该会委员。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被提拔担任湖南省冶金厅财务处副处长,经常参加冶金部的相关会议。后来他又被选为全国冶金会计学会、中国冶金税务学会的常务理事,积极参与学会组织的相关活动。同时带头组织了中南六省和武汉钢铁公司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湖南冶金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参加的湖南冶金会计学会;湖南省开展的财会知识大赛;冶金系统珠算比赛和冶金系统财会人员的“无悔人生”演讲比赛等。20世纪末,湖南省开始对企业实施绩效考核,陈惠明又被湖南省财政厅聘为绩效考核委员会专家组的成员。
在工作的间隙和业余时间,陈惠明也喜欢思考一些与工作有联系的财务会计和税务处理的方法问题,探讨其合理性和合法性,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从事与业务岗位工作有紧密联系的学术研究工作。几十年间,他所写的六十来篇总结、报道和论述的文章,大概有五十多万字,有许多在《财政》、《企业管理》、《湖北财会》、《湖南财政与会计》、《冶金财会》、《理财》等杂志上发表。
感恩母校 高风亮节
陈惠明是一个出身贫寒,由党和政府一手教育培养成长起来的普通干部。他说是母校老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工作的基本技能。他由衷地感恩母校,因为母校的培养教育使他树立了热爱财会工作,诚心竭力地为完成岗位职责而努力的志愿。在参加工作之初,经过深思熟虑,在通讯录的扉页上,他曾经写下了这样的几句话作为自勉:“勤奋务实,奉公守法,仁厚待人,严以律己,虚心好学,不图奢华,节俭度日,不谋非分之财。” 几十年来本子随身,话音常伴左右,无论办事或待人接物,他都引以为鉴,直到退休,依然未敢忘怀!
在他看来,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但只要有这样的一份心思,即使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做到行为磊落、问心无愧!他这一辈子都工作在湖南冶金系统的财务岗位上,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也获得过许多荣誉和奖励,领导和同事们都很器重、认可他,他感到非常快乐和满足!路是脚踏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陈惠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描绘了一幅属于他自己的灿烂人生蓝图。
(马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