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民,男,1941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1年毕业于浙江建德冶金工业学校(嘉兴学院前身之一)炼铁专业;曾任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纳米材料研究工程中心专家委员、钢铁研究总院第四研究室功能材料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家计委纳米产业化项目部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秘密技术审查专家;曾从事国家“863计划”高技术课题,负责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研究,在特种功能材料(即纳米材料和隐身伪装材料)研究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四十年,超微粒子世界里的中国梦
1961年,陈利民毕业后被分配到马鞍山钢铁公司工作,三年后被调入北京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工作。他似乎天生就是一个科研之材,自进入大型综合科研院所——钢铁研究总院工作之后,就崭露头角,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60至70年代,陈利民主要承担国防尖端产品所急需的核心材质——纳米超细镍粉的研制。通过对军工急需任务的研究,他建立了纳米羰基镍粉实验室,并组建了一支由老、中、青相结合的强有力的研究梯队,所研制的粒度为10um~10nm的超细镍粉解决了国防的急需。该项目的研发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由此所制备的纳米膜和纳米管分别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
进入80年代,由于军工任务的需要,他承接了航天部、冶金部下达的“风雷七号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以及国家“六五”科技攻关计划“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工作。为了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从实验室步入需求部门的应用领域努力攀登,通过科学的试验和艰苦的研发,终于获得成功。在国内,陈利民首次提出用纳米磁性粒子作为吸收材料基本材质的有关理论,经科学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所研究的材料在重量上、厚度上及吸收性能上均比现有材料先进得多,因而获得了纳米粒子在吸收材料方面开发的第一个国家发明专利,即超微粒子微波吸收材料及其制造工艺。
在“七五”期间,他继续承担该领域的研究项目,即“微波吸收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国家七五攻关项目)、“8601微波吸收材料在潜艇上应用研究”(海军装备部、冶金部军工任务)以及国家“863”计划的“红外隐身材料的若干机理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八五”期间,他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舰用吸波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国家“863”计划“毫米波隐身材料及其复合结构的研究”、海军装备部和冶金部下达的“8602吸波材料在舰艇上应用研究”、“051舰用电磁防护材料”、“宽频带微波吸收材料研究及应用”以及国家“863”计划、二炮军工任务“毫米波—厘米波隐身材料在DF—15导弹运输车上的应用研究”和国家“863”计划、64集团军军工任务“毫米波—厘米波隐身材料在装甲车上应用研究”等任务。此后他又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技成果,其研究成果直接为保卫海疆南沙战斗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他的功勋卓著,受到了当时海军司令员刘华清的热情接见。
进入“九五”阶段,他承担了“毫米波—厘米波兼容热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以及“毫米波—厘米波隐身材料在东风15导弹发射车上的应用研究”的国家863计划、二炮军工任务,同时还开展了军转民的研究课题“纳米粒子在功能织物上的研究”等项目。上述科技成果均通过了部级以上的科技鉴定,直接成为了军事国防服务的基础。1996、1997年,陈利民参加了两次东海某军事海域的军事演习,他所研制的技术在演习中发挥了巨大的功用,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彰。
高屋建瓴,赢得满堂喝彩
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份不寻常的付出,世上没有不劳而获,唾手可得之事,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古人亦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诸如此类古训则告诫人们都要凭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不要试图去寻求捷径,投机取巧未必得偿所愿。付出总有收获,劳动必有成果,自然界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最后的结果则取决于你的付出。
陈利民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动也换来了累累硕果。1990年他获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颁发的国防军工协作配套先进工作者证书。他在自身领域中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有两项还被国防专利局授予三等奖,两项由国家专利局组团参加96“新加坡国际专利发明展”并获得金奖。其他获得国家奖和部门奖的奖项还有:原子能工业用甲种分离膜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原子能工业用乙种分离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细羰基镍粉的制取及装置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超微粒子微波吸收材料及应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8601微波吸收材料在潜艇上应用研究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厘米波—毫米波隐身材料在XX武器装备上应用研究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红外特种材料等获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颁发的一等奖。此外,他的名字和事迹还被收录在了《世界名人录》、《中外名人辞典》、《中国英才》、《中国当代发明家》、《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公报》等书刊上。
工作之余,他仍孜孜不倦地学习。由于他长期从事超微粒子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因为超微揭示的极大自然性和高度的团聚性一直困扰着人们对它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尤其是多数量、多学科的应用更是技术上的难点,陈利民提出消除颗粒表面活化能的技术理论和颗粒分散技术理论,为开辟超微粒子的大量应用付诸于现实,在国内他首先提出用超微粒子作为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技术路线。几十年来,陈利民在超微粒子的研究和应用技术中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其代表性论著有:纳米羰基镍粉的研究(《1969年钢研内部报告》)、纳米超细羰基铁粉的研究(《1981年钢研内部报告》)、8601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军用新材料》1990年)、纳米γ-( Fe、Ni)合金粉开发及应用研究(《材料开发与应用》1998年)、毫米波—厘米波双功能伪装材料的研究、纳米γ-( Fc、Ni)合金颗粒的微观结构及其微波特性等20部经典作品,字字珠玑,对于特种功能材料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老骥伏枥,心仍志在千里
为了使该领域更加深入发展并扩大其应用领域,陈利民在当今世界先进和热门的研究前沿课题上继续孜孜以求,努力工作,为国家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2001年退休至今,他还继续奋斗在隐身伪装材料和纳米材料这两大领域的研究开发的第一战线上。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作为技术总负责人的他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颁发的“多频谱隐身防腐材料技术应用研究”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与此同时,他在纳米材料领域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为纳米材料在国内产业化的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期间,他所带领的项目被国家发改委立为“十一五”示范工程项目,并且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2007年以后,他继续与军方合作开发纳米隐身伪装材料应用领域。2013年12月,他又在“多频谱伪装涂料在XXX军事装备的应用”项目中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期间,他成功申请了国防发明专利五项、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和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五项。
陈利民一直坚信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每个人、每个细节的点滴改善,都意味着中国更好的未来,每个人能够做好自己就是对祖国最大的贡献。所以虽已年过七十,但是他仍未放弃对于事业的追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陈老在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马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