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林根,1981年毕业于平湖师范学校(嘉兴学院前身之一)大专班,1988年调任到德清一中工作,他从一个普通的教师一步步升到教务主任、副校长,并于2005年担任德清一中校长。2010年,褚林根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2014年8月调至德清县教育局任名师名校长工作管理站站长。26年间褚林根从未离开过讲台,直到2016年,我们还在德清一中高三的课堂上,见到他在给高三学生进行物理第二轮复习的授课和指导。褚林根如此钟情于学校的三尺讲台,这也是说来话长。
真诚——人生价值之美
教师对事业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下一代的真诚。从教34年,褚林根坚守着对教育的坚定信念,充满着对事业的爱,以极大的勇气去面对着各种困难,无论什么时候,都不退缩,都不轻言放弃。1988年刚调任到一中工作的他,担任高中一个普通班的班主任,学生难管,学业成绩低下,但褚林根却愉快地担起了这份工作。他抓班主任工作,坚守两条信念:班风建设永远是思想建设的载体;育人工作从细微处着手。因此,褚林根用各种机会培育良好的班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班级处于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之中;同时,他让学生相互检查督促,和学生一起参加劳动,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由此形成了“先进班集体”。褚林根管理班级的良好作风为他在校长领导岗位上出色的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心中爱着全体学生是褚林根事业上的最大特点。我们可以从他的作业设计中看到这一点。学生中存在着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面对这个现实,教师如何能使学生都“跑”起来,褚林根就瞄准了“作业”大做文章:为巩固每堂课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他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题目——必做题、选做题、附加题,于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也养成了全体同学爱做作业的好风气。可以想象,这样做,褚林根可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的,但他乐意,认为这是一种精神享受!果然,褚林根所教的学生对物理都有浓厚的兴趣,学习主动性强,积极性高,在学校每学期的学生评教中满意率达100%。在全县高中物理统测中,他所教的班级的物理成绩的动态指数都是正的,且正值是全县最高的,也就是说他任教班级学生的物理成绩都在原来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自1996年起,褚林根走上了领导岗位,10年间,从教务主任,升迁至副校长、校长,从分管后勤教务和德育到全面负责学校事务,一举一动都闪耀着对师生的“真诚”。他关爱每一位师生,巧用任教物理学科的特点潜移默化地陶冶师生的情操,让师生爱校、爱集体、爱他人。他与老师交谈,以诚相待,从不虚假。他会掏钱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交学费,会给特殊情况的学生支付医疗费,会不顾路途遥远做好不安心读书的学生的家庭工作。褚林根曾有几次机会调离学校去杭州、湖州工作,但他为了自己热爱的学校师生,为了自己热爱的三尺讲台,主动放弃了这种机会,继续留在学校任职。2005年,前任校长因工作需要而调动,教育局聘请他当校长,他以很高的满意率荣任德清一中校长。褚林根曾经深情地说:“无论在教师或校长岗位上,我坦然,我无悔,我忙碌着,快乐着。”“真诚”——人生价值之美,这就是褚林根的执著追求。
潜心——事业成功之宝
从教35年,褚林根一直虔诚地站在物理教学的第一线,在教育改革的路上潜心地探索着,成长着,努力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物理教师。
1991年5月,他赴杭州学习,师随省物理特级教师、省功勋教师徐承楠老师。省物理教学前辈的高尚人格和高深的教学造诣为他树立了榜样,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返校后,褚林根开启了新的物理教学之路。
多年来的教学工作使他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坚持备课“三原则”:即从教材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师自身出发;在这基础上进行“三研究”:研究教学大纲,研究会考标准,研究高考考试说明;他设计教案把教材内容分为“三要求”:基本要求、基本偏上要求、较高要求。然后,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教学手段把“三原则、三研究、三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课后好好总结反思,形成了高超的教学理论,在一般教师不重视的“备课”这一关节点上做出了高深的文章,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品位。
大家都知道,高考复习是否到位,学生掌握知识是否全面,是要看每个教师对高中三年学科知识点梳理是否精确。褚林根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用“四步分析法”解决了这一难题。第一、分析学生接受“这个”知识点为什么难;第二,分析自身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有没有问题;第三,分析学生的思维在接受“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干扰;第四,分析非智力因素对接受“这个”知识点是否有影响。褚林根教学上的精益求精和行动上的水滴石穿,使他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1996年、1998年,他执教的《牛顿第二定律》、《电磁感应现象》课堂教学录像分获浙江省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录像课评比一、二等奖。2000年5月,在天台中学举行的全省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观摩大会上他讲授《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一课,博得与会专家及同行的赞扬。褚林根还多次参加省普高物理必修模块实验、物理选修教科书的编写、省会考试卷的命题工作。
1999年至2001年,褚林根有幸参加了浙江省中学物理跨世纪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2001年3月,又参加了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专题研修班的学习,这为他在物理教学中潜心探索、提升业务水平搭建了一个科研平台。
进入新世纪,褚林根致力于物理教学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开放实验室,开设实验超市,提高普高学生实验能力”的物理教学改革新思路,建构了“超市运作、会员管理、自主实验、科学培养”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自觉实践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亲自探索和主动研究,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使自己成为“探索者”和“发现者”。其成果分别于2002、2009年获省教研类优秀成果二等奖和省教科研论文一等奖。他主持的其他省级课题,都获得了省市级奖,并在全省推广,成了名副其实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物理学科的教学能手,不愧为一名“县功勋教师”“省特级教师”。
创新——改革发展之魂
创新是一种力量,也是一份责任。寻求这种力量,知晓这种责任,走特色发展之路,就能开启师生的心智,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在德清一中,师生们感受到了这种力量,体验到了这种责任。
褚林根知道,现代学校的存在价值不再停留和满足于文化的“代际遗传”功能,而应该转变观念,建立人本管理观,构建学校的生态家园,让师生成为家园中的生命主体。2005年9月起,在教师中发动成立“工会俱乐部”,开辟了150平方米的教师休闲阅览室和200平方米的学生休闲吧。他关注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师生在校工作、学习的和谐感、幸福感。
制度建设,不断创新,教代会与校务公开一体化工程,不但能使教职工了解决策的过程,又能集思广益,使决策真正体现了群众的意志,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朝着“管理民主化”这个目标迈进。
规范办学,特色立校,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根本。为了更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成效,褚林根在全县率先提出了新的管理举措,即《德清一中年级主任负责制》,改革原有的《年级组长制》,实现了“短平快”的高效管理模式。他设立“师生维权岗”,建立师生“申诉制度”,建立起全校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制度,让大家称赞不已。
褚林根提出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发展、创特色的思路。近几年来,学校开展了“选修课建设——大语文教育——研究性学习——文学队伍建设——实验超市——社团建设”等六大省级课题和一个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吸收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观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论述,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的理论;遵循“新课标”提出的“实践—创新”“开放有序、选择分层”的新理念;创设“情意、认知、能力”三个维度,为培养学生的“生存、实践、创造”能力,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创新之路。在新课改背景下,德清一中建立起35个社团,社团活动列入课程化管理,成了德清一中新课程改革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他负责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社团建设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他积极参加学校新课程改革,率先进行“开放实验超市”研究,启动了《德清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实施方案》,走出了一条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之路。
回望褚林根走过的路,在流淌的美与爱中,绽放出绚丽花朵;在永不言弃的事业追求中,一路收获的是掌声和芬芳。德清一中高考年年走在县的前列,还迎来了2009、2010两年新课改高考的历史性辉煌。
目前,褚林根又在名师名校长工作管理站站长的岗位上,组织开办了两期由德清县部分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组成的德清县高级研修班,带领着这批学员实现自己人生的更高目标——争取成为省特级教师。他努力为德清县培养出一批新的特级教师,为德清县的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湖州校友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