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仕会,1995年毕业于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嘉兴学院前身之一)基建会计专业。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在日常生活中节衣缩食。他多年来坚持捐资助贫,支援家乡建设,捐资总额超过140万元。他就是在中国邮政银行浙江分行工作的陈仕会。
勤奋学习 穷孩子走出深山沟
今年45岁的陈仕会出生在南部县永定镇养活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不满一岁时,他的父亲便离开人世,一家人仅靠母亲和家中的一亩三分田维持生计。即便如此,母亲也常常教导他和兄弟姐妹要好好读书,靠知识改变命运。
“那时,我时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从深山沟里走出去”,在陈仕会的记忆里,一家6口人,全年只有65公斤口粮,姐姐因为营养不足而先天残疾,给他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脱离山村,让家人过上好生活”,这是他当时唯一的信念。
年长9岁的哥哥陈仕列通过读书成为了“城里人”,这也为陈仕会的人生指明了方向。在哥哥的帮助下,陈仕会顺利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中国邮政银行浙江分行的一名职工。
省吃俭用 捐资120万元修村道
“他的‘抠门’在单位出了名的”,据陈仕会的一位同事透露,陈仕会除了单位配发的工作服,平时基本舍不得买一件衣服,要买也绝对不会超过100元,而且一穿就好几年,直到旧得不行了才肯扔掉。
据陈仕列介绍,弟弟在购置衣物中最大的一笔开支,还是几年前花费了300多元买的一双运动鞋。“平常,他都舍不得穿这双鞋,只有在很重要的场合才肯穿出来。不过,那双鞋子上个月‘下岗’了”。陈仕列说,今年5月,陈仕会回老家探亲,途中因鞋子太旧而开裂脱胶,不得不扔掉。“我想给他买一双新鞋,但他执意不肯,让我把钱省下来捐给老家的贫困群众”,陈仕列无奈地说。
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陈仕会不是“真抠”,他节约的钱除了要资助家乡的困难群众,还要积攒下来支援家乡的建设。“陈仕会每隔两年都会回村里一次,身上带着现金,给困难家庭捐钱”,该村党支书王永茂说。从最初的一两百元到现在的五六百元,陈仕会累计捐出了20余万元现金。
2010年,村里的亲戚告诉陈仕会,当地交通不便,救护车进不了村,两位老人因此耽误了救援时间而离世。听说这个事情后,他非常难过和震惊,并决定资助家乡修路。
经过这些年的省吃俭用,去年7月,陈仕会拿出120万元积蓄捐赠给养活村修建村道水泥路,并让做工程师的哥哥陈仕列全面负责技术指导。
如今,在养活村,一条宽4.5米、长3.7公里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许多村民购置了摩托车,个别家庭还购买了小型耕地机、收割机,甚至办起了养鸡场、养鱼场等,群众生活就此发生了改变。
团结乡友 努力让家乡摆脱贫困
陈仕会说:“我从贫困山村走出来了,但是还有很多父老乡亲留在这里,我要让他们也过得好。”作为一名工薪阶层,仅靠陈仕会的力量建设家乡还不够,还需要靠更多的家乡人民团结起来改变乡村落后面貌。
去年以来,在陈仕会的积极带动下,该村在外乡友陈仕荣等共捐资30余万元,支援村道路的建设。“路通了,思想就通了,致富的门路也就有了”王永茂说,现在不少村民都打算发展种养产业,让全村的经济活起来。
去年9月,陈仕会还拿出了2万元捐给其儿时就读过的小学。“希望这点钱,能帮助那些因贫辍学的儿童重返校园”陈仕会说,他希望村里的贫困儿童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在陈仕会的感召下,该镇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胡其富等也纷纷回乡捐资助学。
今年5月,陈仕会所在单位中国邮政银行浙江分行的干部和职工被其精神所感动,来到该村了解他支援家乡的情况,并表示将以他为榜样,支持扶贫工作,争做合格党员。
陈仕会说他将继续筹钱,按照村里的梯田分级,完成所有的机耕道建设;帮助村民修建一座库容达6.5万立方米的水库,解决该村“十年九旱”的问题;通过发动乡友大力引进具有高附加值的种植产业,利用水库发展养殖业,让村民彻底摆脱贫困。
(材料来源于网络,校友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