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静芬,女,中共党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亚洲急危重症联盟(ASECCM)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护理专业组组长、全国护理学专业临床学术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整合医学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护理学会门急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担任中华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护理与康复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等多本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专家。曾荣获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浙江大学好护士、浙江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金静芬致力于急诊灾难救护研究,主持和主参卫生部行业基金、省部级和厅级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SCI、国家Ⅰ、Ⅱ级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作为负责人获厅、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以及中华护理科技二等、三等奖共10项。主编和参编《急危重症护理学》《急诊护理学》等10余部书籍。
201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北京传来喜讯,浙医二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金静芬同志荣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金静芬同志从事护理工作35年,在急诊岗位工作27年,担任急诊科护士长15年,致力于急诊急救和灾难救护,成绩显著。而她是怎样一个人呢?
灾难面前,勇于担当
地震、车祸、火灾、塌方、传染病……每当遇到上述灾难中的伤病员时,金静芬总是挺身而出,身先士卒,是大家公认的最不怕脏、最不怕危险、最具号召力、最有爱心的“灾难救护天使”。
在急诊科工作,金静芬和同事们常常会遇到重大突发性事件,例如:爆炸伤事件、台风引起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事件、成批交通伤事件以及毒气群体中毒事件等。尤其是在她任急诊科护士长期间,每次遇到这样的事件,她都能积极组织人员抢救,协调相关部门,精心照顾患者、安抚伤员家属。二十多年的急诊生涯,她和她的团队在灾难救护中展现出优秀的医护能力,也积累了丰富的灾难救护经验。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她第一时间响应省卫生厅和医院党委的号召,组派护理骨干支援前线。她在动员全体护理人员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灾情变化,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救援预备梯队,并第一个报名,随时准备奔赴第一线支援灾区。
在她的带领和感召下,全院近千名护士纷纷行动起来,主动请缨。度过了争分夺秒的现场营救期后,救治灾区的伤病员逐渐成为抗震救灾的工作的重心。根据上级要求,医院接受了100名地震伤员的后续治疗任务。为此,金静芬在选派护理骨干前往四川迎接伤员,一面连夜部署工作,成立了“护理专家组及救护小组”,制定伤病员的分诊预检、转运、床位分配、手术运送、住院手续办理等流程。从病人伤情的评估与处理、心理护理、陪客的饮食住宿到志愿者的培训与管理,无不用心计划、悉心筹备。
与此同时,她还向全院护理同仁们发出倡议书:“天灾无情人有情,让我们伸出手来,尽己所能,以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关爱与哀思”。在她的号召下,很多护士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成为志愿者,加入了救护伤病员的行列。第一批灾区伤病员抵达医院的时候已是晚上8点,浙医二院却仍是灯火通明。由于组织有序,分工明确,38位病人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全部安置妥当,住进了“爱心病房”。病房内,为病人准备了全新的被子、全套的生活用品,同时,还在墙上张贴爱心画,床头挂上千纸鹤,全方位地服务灾区同胞,给饱受苦难的伤病员宾至如归的温暖。
医院圆满地完成了100名地震伤病员的救治工作。这其中也饱含着金静芬的爱心与责任心。她果断刚强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医院同事和病人的高度认可。她既关心病人,每天清晨早早来到爱心病房,一一问候每一名伤病员:“晚上睡的好吗”?“还需要点什么?”;还牵挂远赴灾区的护士,为她们送去鼓励与问候,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
传承面前,善于教学
从长期的急救灾难护理工作实践中,金静芬深刻认识到:构筑灾难安全的堤坝,医务工作者是最后的那道防线,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效率、重视患者和家属因为疾病而发生的应激反应,不仅仅是急诊医护人员的本职工作,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的担当和责任。
为此,从2001年起,她坚持送教下乡,针对贫困地区医务人员急救知识缺乏、外出接受培训困难等问题,她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到浙江长兴、建德、海岛岱山、革命老区“四明山”及宁夏等西部地区,免费讲学,提高他们的急救水平。这样的公益活动,她坚持了十多年不间断,共50余场次,培训当地基层医务人员5000余人次,浙江省几乎所有的贫困山区都有她的足迹。
作为全国和浙江省两大护理学会的急诊专业委员会主委,她极力推动全社会急诊急救培训和科普教育。她为浙江省的学校、宾馆、旅游、公交公司等多种行业人员,特别是驾驶员、交通警察、学生等进行急救、互救等科普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多达50余次,她走进社区进行火灾逃生、急性创伤搬运等处理、心肺复苏等知识教育,协助电视台拍摄科普宣传片。2014年5.12前夕,她用休息时间到浙江省科技馆参加“科学+百日谭”的CPR生命急救术的公益培训,提高民众急救、自救、互救的能力,尽可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实施急救、以赢得时间挽救病人的生命,这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深受大众的欢迎。
在她的带动下,2012年医院创建了RRS 快速反应系统,通过监测危机事件和触发反应来调度响应的团队,从而降低住院病人心跳骤停的发生率,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其核心是医疗急救小组(MET)/快速反应团队(RRT)。2013年共启动94例,现场抢救成功率达到86%,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在她的影响下,医院于2011年10月成立中国大陆唯一由护理部主持、浙江省首家具有BLS和ACLS培训资格、浙江省首家拥有主任导师即具有BLS和ACLS导师培训资格的中心。院内工人、保安、医务人员培训达5000余人次,医院100%护士完成BLS培训。2012、2013年度均获得大中华区AHA 心血管急救杰出培训中心称号。公众心肺复苏技术推广的培训量在大中华区AHA培训中心排名第一。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南丁格尔精神最好的写照。而她已经将自己奉献给了病人。“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称职的妻子、称职的母亲!”这是她对自己的评价,真实而令人感动!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她从没能准点下班,春节、假期永远是她加班的日子,从来没有陪家人好好出去游玩过。即使是夜深人静时,她也仍在办公室里坚守。
科研面前,勤于钻研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4分钟时间少之又少,但在灾难发生时的头4分钟,或许就是生与死的时差,如果能掌握科学的救护知识,无疑会在挽救生命时抢得先机。为了能在危难的时候及时救援,她把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当成了永远追寻的课题,随时准备着与死神赛跑,死神在她面前有时也会无可奈何,她被称为“死神的克星”。
她所在的急诊科,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急诊科之一的浙医二院急诊医学科,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是全省急救指导中心,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的创建单位之一,是全国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承办中国急诊医学领域最权威的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和主办国内唯一的急诊医学国际刊物,建立中国急诊权威网站,是卫生部首批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哈佛大学高级灾难医学救援中国培训中心,同时是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急诊医学岗位培训中心的挂靠单位、第一批浙江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之一,学科集临床、教学、科研、出版和培训于一体,是中国急诊医学事业发展的基地之一,浙江省急诊专科护士培养的摇篮基地,成功创建“全国青年文明号”已有5年历史,是浙医二院唯一一家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通过调研,她认识到:护理、服务、质量、安全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如何把“持续质量改进”理论深入引入到护理质量管理中,不断打造护理品牌,成为她工作的重点之一。她在全院大力推广“品质管理圈”活动,从“要我做”的被动管理变为“我要做”的主动管理,让每一位护士自觉自愿、主动热情的投入到护理质量管理活动中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增强整个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和号召力。2012年获省护理品管大赛第一名,2012、2013年两次赴台湾参加“两岸医疗品质促进交流暨竞赛活动”,分获铜奖和金奖。
时光荏苒,世事变迁,但在金静芬的心里,对于誓言的坚守,却从未改变,她时刻准备着,为重燃生的希望,献出爱、决心和毅力。书写灾难急救护理历史的“人”有千千万,而她一定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捺!
(材料来源于网络,校友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