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小学科学QQ群或网站论坛上,一提到“影子”这个网名,那可是如雷贯耳啊!他不仅是一位善于研究小学科学的教研员,还是嘉兴市名师、嘉兴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南湖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浙江省野鸟会理事、浙江省天文学会理事、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教材培训专家、国家一级航海模型裁判、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科学教师培训项目志愿者。
“影子”是谁?他就是被誉为“科学达人”的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小学科学教研员阮翔。
抓核心问题,促教师成长
2003年是新课改的起步之年,也是阮翔担任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小学科学教研员的第一年。伴随着新课改的步伐,经过十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他对小学科学课的转型逐渐明晰起来。
他从大量的公开课、常态课调研中发现,传统的科学课堂更多的只是让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和简单的方法,没有起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基于此,他和南湖区的小学科学教师们达成共识,把这样的课堂活动称之为“指令性活动”,必须改革!可是,怎么改,出路在哪里?
下水教研,传播理念。从一线教师走来的阮翔一直没有离开过讲台,十几年来,作为教研员的阮翔,每个学期都坚持“下水”,和老师们一起执教研讨课,发挥特长,做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得到了一线教师的一致好评。
他的不少“下水课”都成了经典的课例。如2008年11月20日在上海浦东教学展示周上执教《谁流得更快些》;2010年4月13日在第27届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展示中执教《在星空下》;2014年,在安徽小学科学教师国培班和北京桂馨基金会走进四川雅安时都展示了公开课《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2014年执教“下水”展示课《光的反射》;2015年,他执教的《地球在公转吗》一课,从南湖区上到嘉兴市,再登上浙大“千课万人”全国展示活动。此外,他执教的《一瓶水的时间》《玩乒乓球》等课例成为北京桂馨基金会送教的经典课例。2012年,在浙江省小学科学年会上他执教的展示课《月相变化》和章鼎儿、路培琦、李子平老师共同的评课被《走向探究的科学课》一书收录,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指导教学,培养骨干。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载体,阮翔倡导的参与式培训,帮助区域内的小学科学教师迅速成长。
阮翔坚持深入学校,或听课调研指导,或参与学校各种活动,每年都会走遍区内所有小学,每年平均听课一百五十余节。他与老师们一起听课评课,讨论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行为,帮助老师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学得失。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示范等方式,他发掘了一批有潜质的年轻骨干教师,组建了区小学科学教师研修小组。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多位教师在全国、省、市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奖。
带头科研,提升层次。他积极组织科学教师参与各级小学科学教学论文(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坚持通过研究课题引领教师深入探讨课堂教学问题。组织区内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参与由他主持的浙江省教研系统课题《小学科学延伸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市级课题《小学科学“现场作业”评价常态化实施的策略研究》《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指导策略研究》《小学科学教学中研究记录的运用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以此引领南湖区小学科学教师走上科研教研一体化之路,促使他们合理有效地运用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阮翔老师的带领下,南湖区小学科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这些理念在课堂上怎样体现?是不是能形成一套适合老师们操作的从“指令性活动”走向“自主探究活动”的规范和指南?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通过多年的探索,这样一份“指南”终于出炉,他所撰写的《从“指令性活动”走向“自主探究活动”》一文被收录在中小学学生学习力培养丛书《“学为中心”课堂转型实践指南》一书中,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抓学习能力,促学生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阮翔老师发现小学生科学学业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往南湖区期末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又称事后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以此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成绩作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对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定,重心在“教”。
他和老师们一起,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从2006学年开始,尝试实施科学现场作业的评价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现场作业检测的内容更加注重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突破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学科学的模式,重心在“学”。
2006年,阮翔老师启动了南湖区小学科学学科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改革,以书面测试与“操作性任务”现场作业相结合,采用现场观察、行为记录等定性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经过3年的探索,于2009年出台了《南湖区小学科学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评价建议》,要求每学期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一次“科学活动能力”现场作业检测,将学科素养测试评价的结果作为学生科学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综合评价成绩由过程性评价成绩、“科学活动能力”检测成绩、科学素养书面检测成绩、期末纸笔测试成绩等按权重综合评定。
目前,南湖区小学科学绿色评价项目又在阮翔老师的带领下,从试点学校到全区逐渐推开,稳步推进,致力于为老师们的教和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发展问诊把脉。
抓最美镜头,促自我实现
阮翔老师是一名摄影“发烧友”,他把自己的业余爱好与科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科学“玩”到家。
他对观鸟极有兴趣,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扛着摄影器材,不辞辛苦地守候在树林草丛中。他的这个爱好,居然改写了嘉兴鸟类的历史。《嘉兴日报》是这样报道的:
嘉兴鸟类摄影爱好者阮翔和女儿阮小伊,于2012年6月到2013年10月,用图文记录了嘉兴市区野生鸟类55种,比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嘉兴县志》列出的“羽类”48种多出7种。
从2012年6月开始,父女俩经16次实地调查和一次访问调查,写成《嘉兴市区野生鸟类调查》。这份调查中,用详细的表格,汇总了实地观测的44种鸟类,并详细注明目击次数和目击大概数量;同时访问调查了嘉兴鸟类摄影爱好者周国胜、程普等,所得11种鸟类。调查给出55种野生鸟类的中英文、拉丁文名,以及所属科目、留居类型、在嘉兴是否多见等,并一一配图。
阮翔指出,在《嘉兴县志》里记载的48种鸟类中,只有15种是可以确定的鸟种,其他如鸭、鹰,只是泛指,无法确定所属科目。相比较而言,《嘉兴市区野生鸟类调查》更加规范、科学,有图有名。
2011年3月29日,下午一点一刻,阮翔通过电话告诉朋友:“很激动很激动,南湖看见鸳鸯了,在南湖中学对面的湖中小岛附近,有两对。因为太远,相机拍不到,只有用望远镜看。估计这两对鸳鸯路过嘉兴。”
阮翔之所以把南湖野生鸳鸯看作最大的收获,是因为南湖又称鸳鸯湖,因“湖中多鸳鸯”而命名,湖名由来已久。但吴藕汀在《烟雨楼史话》中也说,“不过湖中是否有鸳鸯生存过,也是一个疑问。”在吴藕汀之后,阮翔印象中,嘉兴没有资料记录在南湖看到过野生鸳鸯。“一百多年了,在南湖看到野生鸳鸯,并且拍到,这当然是最大的收获。”
阮翔老师的业余爱好不仅是拍鸟,他还是浙江省天文学会理事。他曾经几次“夸父逐日”式地追到甘肃去拍摄日全食,多次组织科学老师上安吉天荒坪拍摄星空,手把手地教老师们认识夏季大三角,利用延时摄影揭开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最近,阮翔老师闲暇时又在捣鼓显微摄影。在浙江小学科学论坛网上,他的“显微摄影”主题帖刚发布,就被一千多名网友顶成了精华帖。各种昆虫的显微影像直接可以作为六年级孩子显微镜使用和学习的补充资料。这不仅是一个摄影帖,更是一个技术帖,作为资深网友,他影响和带领着一大批摄影爱好者在影像视界中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科学世界里遨游。
做要做到笃实,玩要玩到极致。“科学达人”是怎样“炼”成的?相信大家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平湖校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