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平师人—— 记78届校友步社民
步社民,1978年毕业于平湖师范,修中文专业,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曾被评为“平湖市十佳青年教师”、“省2211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
初入平师 不忘初心
步社民初入平师时,还是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对于刚离开家乡来到大学的他来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十分陌生,甚至有些格格不入。好在入学第一周,教写作的吴老师布置了命题作文《当我收到入学通知书的时候》,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尚在母腹里酝酿,那个年代上师范意味着草鞋皮鞋的不同,刚从农村来的步社民自然感慨多多,他伏案一个晚上把文章写好了。吴老师认为写得不错,全文用毛笔抄写成大字报张贴在校园走廊里以示表彰,让全校同学围观。
这件事相当于一颗长效作文激励丸,步社民“服用”后,阅读和笔耕从此一直不辍。也让步社民意识到需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他先后担任过班里的团支部书记、校团委宣传委员,还担任过校黑板报主编。那时的黑板报是校园的主要宣传媒体,设在醒目的校园中央走廊。收稿、编稿、排版、组织人员出刊,每周一期,虽然占用很多时间,但步社民乐此不疲。这段历练也为后来他担任各种“主编”打下了经验基础。
这时的步社民满怀一腔热血,平师就是一处可供他挥洒的土壤,如若非要用一样物来形容步社民的话,白杨树是最好不过的,虽出身寒微但是却不停汲取,拼命扎根。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平凡小少年,能在以后的岁月里为自己谱写这么不平凡的人生。
坚守平师 不说再见
时间一晃,临近毕业,对于去向问题,步社民没有太多的苦恼,因为组织的安排,他留校当了老师。虽说可继续留在平师,但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一是中师毕业的他却要去上大专生的课;二是中文专业毕业,却要去上政治课。这让步社民心中没了底,校方虽然给了他这个任务,也很不放心。上第一节课时校长亲自来听课,估计心里早有预案的,看着不行就立马换人。还好步社民硬着头皮顶下来了。从此他也有了一种亲身体验:人的成长是需要挑战的;还生出一个感悟:要学好一门课的最好途径是去教这门课。
刚入工作岗位,步社民先学会做一个虚心学习者和合作者,然后是一个勇于承担者,再是一个研究思考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生活总是充满诱惑,也会滋生许多让人懈怠的理由,当心把当初的热情和理想弄丢了。抱着这些信念步社民“懵懵懂懂”的开始了他在平师的教学生涯,这一晃就是二十年,从青年的稚嫩转变到中年的沉稳,他经历的不仅仅是时光的打磨,更是阅历的沉淀。
挥手平师 继续绽放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终到了说再见之时。离开平师,步社民继续扎根在教育的土壤上,用热情灌溉花朵,把芬芳留给年华。他先后担任过幼儿园、小学、中学中师、大学专本科、研究生等五个层次的教师。如果说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初期是因为组织安排,之后就是因为日久生情的情感、责任感和成就感。杜威说教育从来就是自己的报酬,做的时间越长对此体会越深。
步社民一直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上,看似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小的变化却一直都在发生。小变一,工作单位变。在平师学习和工作了20年,然后在杭州的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后来的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又是20年;小变二,工作性质变。从一个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进入一个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摇篮,从上中师的课到上专科、本科、研究生的课;小变三,专业方向变。从一个语文教师变成一个政治教师又变成一个学前教育学教师;小变四,学历变。以中师为起点,然后边工作边学习,先后完成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的学历进修;小变五,职称变,从初级到中级破格晋升,从中级到副高也破格晋升,再从一个政治学副教授晋升为学前教育学教授。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惊奇的事情,他总是先教了什么自己再获得什么。比如先教了大专,自己再获得大专文凭;先教了本科,自己再获得本科文凭;先带了研究生,自己再获得硕士学位。先生是后生,这是特殊年代的奇葩事。
回首平师 感慨万分
母校带给自己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总在不经意间就渗透到方方面面里,虽离开母校已过数十年,但平师带给步社民的却是最刻苦铭心的人生经历。那时的平师有一批非常有功底且非常敬业的汉语言文学的老师,有教古汉语、古代文学的刘老师,有教鲁迅作品的方老师,有教现代汉语的吴老师,有教写作的吴老师,有教现代文学的赵老师,有教文学评论的王老师等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很有造诣,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在这些老师的影响下,步社民也有了发表的欲望,最早见诸于铅字的文字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中师还学音乐、美术、写字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体育活动,还去农场劳动,是真正的全人教育。所以当年的中师生社会适应性特别好。或许这就是平师的魅力,四十年的时光冲不散他刻在心头的印记,与其说是平师成就了不凡的他们,倒不如说是千百个他们成就了不朽的平师。学在平师,职业生涯一半在平师。平师带给步社民的,将会是他永远珍藏于心的小美好。
谈及教育 任重道远
步社民一直认为自己出身贫困,故学习进修研究不缀。近年来,一直从事学前教育学的实践和研究,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政治学副教授到学前教育教授的转向,但出人意料的是步社民没有上过一天学前教育学的学。可见知识是可以自学的,技能也是可以在实践中增长的,在学校中不仅仅是学知识,工作中也不仅仅是长技能,关键的是,在母校学习,让步社民埋下了追求理想的种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学前教育学的领军人物,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步社民也有着自己的担忧,虽然时代发生着巨变,人们对于教育投入越来越多,校舍越来越漂亮,但是越来越功利的趋势仍不能得到有效扼制,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努力依然任重道远,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尚不能享受大体均衡的学前教育。区域公平是政府的责任,课程内公平是教师的责任;学前教育的“学前性”努力依然任重道远。学前教育是正式的学校、学科学习之前的教育,教育者要理解学前孩子学习和发展的特点,对孩子天性的丰富性和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保持敬畏,这是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学前性”,对这一点越明白越可以做得更好,但传统的阻力和功利的拉力让这一点很难落地,甚至很难被认可这些问题都在暗示着教育路上的坎坷,我想只有身处其中,方能真正明白任重道远之意。
在教育这条路上,步社民就好似扎根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不以娇艳的姿色取魅于世,而以坚强不屈的品格奉献于人,走过风霜,雨雪,撑起自己坚守的那片天。
这就是平师人骨子里的东西,一如既往,不懈拼搏。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平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