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牌在2012年被列入夏季奥运会表演项目。在2018的雅加达亚运会桥牌混合团体赛中,杨京晖代表中国队在团体赛中斩获金牌,而她也是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嘉兴学院前身之一)工业经济学专业90届的一位毕业生。
“31年前,学校还只是一块巴掌大的地方。16岁就上大学的我,是班里年纪最小的。我在这里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时代,结识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帮朋友。当嘉兴桥协的吴云海老师邀请我回校来给同学们做一场桥牌方面的讲座并且指导同学们实践操练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机会难得,十分珍惜能有这样宝贵的时间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和交流桥牌的乐趣。”说完,杨京晖脸上铺满了红晕。杨京晖与桥牌初次“亲密接触”就是在大学时期,凭着一本《桥牌入门》,开始尝试练习桥牌。由于未经过专业训练,她的水平停留在业余阶段。1994年9月,在一次比赛中她被云南省队女教练看中,“这个小女孩胆子挺大!”之后杨京晖便进了省队学习。“哪知道我第一次就把搭档气哭了,我把她的第四花色给pass了。”经过了大半年的学习和训练,她才系统地掌握了桥牌知识,这一套基础,“我用了二十年。”
后来由于组建家庭等原因,杨京晖暂离了桥牌圈。在朋友的劝说下,她重新拾起了桥牌,并在亚运会的桥牌选拔赛中和自己的团队一起脱颖而出。“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我们不是专业桥牌手,不过是个‘草根’团队,抱着练手的想法去了,谁知道就赢了。”杨京晖的队友胡雯曾笑谈,“如果按照国内外成绩选拔队伍,估计排100个人也不一定轮到我们。”得益于选拔制度的改革,杨京晖和队友获得了代表中国队参加亚运会的机会。
“我没有什么包袱或压力,力争发挥出真实的水平,亚洲少有国家在桥牌上是我们的对手。”这一年的印尼国家队对亚运会桥牌混合团体赛十分重视,对奖牌可以说是志在必得。前两天的循环赛中国队并不顺利,仅排第六。四天的循环赛打完,中国队已经排名第三。每天回去的复盘、拆牌大家都十分认真,一副副地和搭档讨论,从中学习。(复盘指对局完毕后,复演盘牌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虽然没有过度紧张与压力,却也不敢有半分懈怠,队员们仔细盘点牌况。与印尼的决战中,杨京晖与队友配合默契,打出精妙防守,把看似不可能的庄,通过挤牌完成。最终中国队获得胜利,通向金牌。杨京晖回忆起站上领奖台的那刻,“红旗升起,国歌响起,金牌挂在前胸。除了感动和心潮澎湃,更有了心头最强烈的一次撞击——国家荣誉感。我这个年纪,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代表中国拿到金牌,这是一段不可思议的经历。”
有句话叫“桥牌即人生”,桥牌最让人称赞的一点,就是它的逻辑性和全局观。巴菲特曾说过:“这是锻炼大脑最好的方式。因为每隔10分钟,你就要重新审视一下局势,桥牌就好像是在权衡赢利和损失的比率。你每时每刻都在做着这种计算。”站在新的起点,回想起学习桥牌的过往,她说:“桥牌是一个比谁犯的错更少的竞技项目,什么样的错误可以犯,什么样的错误没有价值,这不仅需要研究,也需要宽容与理解。”瞬息万变的局势,变幻莫测的策略,与搭档相互沟通“挤牌”。只有培养了足够的默契,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正如“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亚运冠军杨京晖校友用一场精彩的桥牌讲座作为回馈,将自己熟知与热爱的桥牌知识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位听众,让更多的人能走进桥牌、了解桥牌并且热爱桥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