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无边的夜幕引发无限的思考,梦想在驰骋;脚踏实地,广袤的土地等待勇敢的开拓者,行动是关键。前任总理温家宝曾经说过:“年轻人,既要敢于仰望星空,也要学会脚踏实地。”这句话体现的既是一种对于年轻人的殷切期望,也是个人甚至是国家得以发展和强盛的重要前提。1977年毕业于统计专业22班的罗显彦是践行了这一点的。
仰望星空,未满21岁的他怀着满腔豪情立志为祖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来到了四川省的沪沽铁矿,四处奔波只为家乡修路致富;脚踏实地,他一步一个脚印为追逐的事业而奋斗,从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为基层领导干部。他不辜负领导和群众的殷切期望,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四川省名山县百姓交口称赞的罗局长。
他为四川沪沽铁矿强化矿山企业内部核算和管理,在艰苦的环境中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他为川西交通枢纽打造出纵贯东西南北的现代交通枢纽,筑造了自己平凡而闪光的人生之路。
艰苦环境中的优秀答卷
1977年7月,罗显彦毕业被分配到四川省泸沽铁矿工作。当他满怀喜悦去报到的时候,不禁为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海拔3300多米高的铁矿山,气候恶劣多变,空气干热难耐,一年中四个季节有三季是狂风肆虐。风到之处,黄沙弥漫,飞沙走石,让人寸步难行。而居住的环境竟是油毛粘竹席简易工棚,非常恶劣。
昨天,耳边回荡的还是新安江水拍岸的涛声;今天,罗显彦听到的却是大型挖掘机、推土机、铲机、潜孔钻、锷式破碎机、高空悬空索道运矿斗和重型汽车传来的轰鸣声。环境的巨大变化令他心潮起伏,犹豫着,徘徊着:难道自己的一生将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可罗显彦转念又想到: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离校前老师的教诲,同学的鼓励,为早日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为祖国多出矿的壮志豪情让他很快镇静下来,并决心要经受住这人生的第一场考验,要把自已所学的知识用到工作中去。
泸沽铁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县是冶金工业部的重点企业之一,是西南特殊钢厂的主要原料供应基地。罗显彦在开始工作后,逐渐了解到泸沽铁矿企业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文革期间建成投产。矿山普遍存在只重视生产产量而轻视材料消耗的情况,粗放式管理的方式使生产经营中浪费现象严重。针对这些问题,罗显彦结合所学知识,向领导提出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的合理化建议,得到了领导的支持。
罗显彦从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入手,在运输车间试点。他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大胆改进、设计了原始记录,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和统计报表,尽量做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数据准确、及时、全面,强化矿山企业内部核算和管理。这一系列措施使得运输车间的试点获得了极大成功。为此,泸沽铁矿在该车间召开了企业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全矿推广罗显彦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举办“企业管理培训班”,由他任教,培训相关人员。在全矿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和管理得到强化,各种原燃材料消耗大大下降,车间成本降低,企业利润逐年增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罗显彦的优异表现和取得的突出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彰。1979年,罗显彦被共青团凉山州委授予“青年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他经受住了艰苦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在人生的第一场考试中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川西交通枢纽的筑路人
1996年,回到家乡工作的罗显彦被任命为名山县交通局局长。名山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就是内地通往攀西、西藏、云南的咽喉,是内地连接西南边疆的交通枢纽,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更是川藏公路的重要门户。县境共有国道北京至云南的108线和上海至拉萨的318线,路面等级多属三级路面或次高级路面。县道6条,乡道16条,此外,还有一些企业的专用车道,路面等级多为泥石。
由于历史原因,在罗显彦上任之初,地方财政经济相当薄弱,道路狭窄,交通不畅,这些都成为严重制约工农业经济的提升和发展的瓶颈。贯穿境内的39公里国道线上因检查多、堵车多、罚款多备受诟病。县乡道路更是晴通雨阻,群众怨声不断。此时时局又逢改革,县境国道、省道下放到县交通局管理。“要致富,先修路”,地方发展需要修路,群众致富需要修路。改变名山的交通状况成为罗显彦上任后最紧迫的任务。
为此,他立下军令状,带领交通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持制定了县交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远景规划。然而地方政府财力薄弱,修路只给政策不投入资金。罗显彦遇到了让其头痛的资金问题!他并没有退缩,而是细心思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政策开始向西部地区倾斜。因此,罗显彦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提出运用先进的“BOT”模式,解决修建公路资金匮乏的困难。为慎重起见,他先后与四川、西藏、北京、广东、辽宁、香港等23家企业洽谈,反复比较、摸底,最终同辽宁省大连金鹤贸易公司签订正式合同,全资改建名山县境国道108段和318段。为配合项目施工,他又奋战在征地拆迁、通讯、电力、水、国防光缆等基础设施的拆迁和协调的第一线。1999年,国道改建项目圆满竣工,其中108段37公里被评为优良工程,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首例交通建设运用“BOT”经营模式的成功典范。“BOT”模式在名山的成功经验得到肯定和推广,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西部大开发》栏目赶赴名山,对罗显彦进行了现场跟踪采访报道。
直至目前,名山县已形成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县乡公路连接全部乡镇,辐射各乡镇村社的现代公路网络,交通状况发生了质的飞跃,被誉为“大气魄大手笔大思路大网络”的“高起点规划”。名山交通的改善,不仅为地方经济腾飞,各项事业的发展插上双翼,更惠及千家万户。作为茶叶大县,占农村人口87%的茶农从此结束了人背、肩扛的历史,汽车、摩托车成为主要的运输工具。曾经“藏深山人未识”的古朴山寨打开大门,迎接八方来客。
求真务实的践行者
1985年,罗显彦响应雅安地委行署的号召,作为“引进人才”回到家乡。期间,他先后在经委、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局、造纸厂、交通局等部门工作,先后担任经委企业管理科科长、经济系列职称评委主任、造纸厂副厂长、财政局副局长、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交通局局长等职务。但无论是在机关还是企业,无论职务如何升迁变化,他始终牢记服务宗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贯穿始终,深得上级和群众的好评。
在经委工作期间,罗显彦新成立企业管理科,理顺并规范了企业工业统计、财务报表,制定了统计和财务报表制度,定期召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会,促进了全县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期间,他全面负责全县工业普查的业务技术,查清了全县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等工业经济全貌和工业技术装备、经济效益、工业内部结构等情况,带头撰写工业普查分析文章,主编完成了《名山县工业普查资料》。
在造纸厂工作时,罗显彦深入车间、科室、班组、机台生产第一线,了解掌握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严格实行内部经济核算,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一举扭亏为盈,职工收入也逐月增加。多年后,当罗显彦与企业职工见面时,他们不称呼罗局长,而是仍亲热地叫“罗厂长”。在交通局工作期间,牢牢把握质量是公路工程的生命。整个公路工程建设按照国际通信的“菲迪克条款”组织施工,严格实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场,该返工的必须返工重做,从而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226公里县乡道路验收结果全部在合格以上,有的路段还被评为优良工程。
罗显彦求真务实的精神还表现在对交通队伍建设,对拆迁安置群众的挂牵上。随着交通建设项目增多,投资额度也愈来愈大,利益的诱惑无处不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交通队伍的素质成为重要的内容。局长、党委书记一肩挑的他以身作则,带头管好自己,管好身边人员和家属,加强对交通执法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公路养护职工实现了“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的新局面。多年来,尽管全县交通投入近30亿元,交通局自己组织投入近3亿元,但没有一名干部和职工因经济问题受查处。在涉及移民动迁安置方面,罗显彦向老百姓认真讲解政策,耐心细致工作,不仅圆满建设任务,更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许。例如,因国家大型水电站开建,名山县承担1万5千多移民的安置任务。道路建设是移民安置的前提和关键工程。在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他照县委政府安排布署,统筹移民道路规划,多方争取资金,精心组织施工,不仅按时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并在施工期间深入相关村社,与动迁移民和安置地群众真心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名山十多年的交通建设拆迁安置,没有发生一起投诉。其卓有成效的务实作风,受到群众的称赞,被四川省评为“移民安置工作先进个人”。
他的求真务实还表现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丝毫不放松理论的学习和探索。他撰写的《关于建立工业产品销售利润的统计分析指标体系的初探》、《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名山区位优势》、《为了蜀道不再难行》、《农村公路养护的范本》等多篇论文(文章)在全国近十家报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被国家级行业协会评为优秀论文。他还兼任四川省干部涵授学院雅安分院名山分校和中华会计学校名山分校的教师,主讲《统计学原理》和《企业管理》,因教学成绩显著,被授予“优秀教师”称号。因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绩,罗显彦被收录在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专家大辞典》里。
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我们跟随罗显彦,沿着一条条畅通的大道,或登临“雨雾蒙沐”的蒙顶茶山,或徜徉民风淳朴的上里古镇,无不陶醉于秀山美水,人文风光。罗显彦自我戏谑是一个“修路的”。名山老百姓说:“建国以来最为百姓修路铺桥的就是交通局罗局长了。”今天退居二线的罗显彦淡出了主战场,但老百姓仍表示:名山的乡亲们可能不认识书记县长,但不会不认识罗局长。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我们为母校有这样的学子,有这样的校友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张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