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的禾城,秋高气爽,令人神往。且不说一马平川的嘉绍平原,极目天涯无尽处;不说那刚出水的南湖菱在浅底的箩筐垒聚,悠闲地泛着嫩绿;也不说那三秋的桂子,偏爱这中秋时令,于和风里从容曼舞,恣意挥香。单是这“二十年聚会”寥寥几个字,就会让人陷入无尽的遐思。
二十年了,在时间的长河里,不过沧海一粟。而对于我们,记忆里那段青春绚烂的时光,却不时在脑海浮现。身处变革时代的我们,为了讲求速度与效率,体会过舟车劳顿的艰辛;有过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迷茫,忍受过委屈,直面过诱惑甚至颓废。而这些返璞归真的记忆现在早已成为我们今生宝贵的财富。平日里,无论我们事务多么繁忙,环境多么复杂,必定会有那么一些时刻,总想找个清静的所在,进入记忆的时空,去品味曾经感动过激励过自己的一幅幅场景、一件件事、一个个人。
劳动经济90-1班——那个曾经常常回荡在浙江经专上空的名字,至今提起,依然让人百感交集。那是怎样的一个集体?一个年轻温婉的女子,刚刚步出高校的殿堂,羞涩未尽,却要带着五十个未谙世事的懵懂少年,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境?而这些懵懂少年,从青涩走向成熟,他们会怎样的相处,要经过怎样的历练?这一切,可以想象,似乎又难以想象!
而那里,却是承载我们喜怒哀乐的家,是我们难以释怀的人生驿站。那里的楼堂馆舍、一草一木见证了我们的欢笑与泪水。我们是兄弟姐妹,然而,从踏出校园的那一刻起,慢慢地,我们便失去了彼此的消息。当还有些单薄的身影为了各自的未来穿梭于匆忙的人流时,我们早已尝遍世间的冷暖。有时候在行走间,我们蓦然瞥见一个熟悉的背影,或是不经意里隐约听到似曾相识的口音,都会引颈张望,但终究四顾无果。虽未免心底有些淡淡的落寞,却仍嚅嚅宽慰着自己:他(她)想必正忙碌着,怎可能出现在此地?同时又不由自主地生出串串挂念:此刻,他(她)置身哪里?过得可好?
我们终于回来,在再次踏上这片陌生却又熟悉的土地的时刻,久违的情感在内心深处不安地躁动。是激动,是喜悦,更是故人故地久别重逢的忐忑不安。我们心存感激,感激那个夏天,我们流着汗水,挤过那座被称之为独木的桥,来到这里,有了新的梦想;感激我们的母校,在同一个夏天,将我们从五湖四海汇聚;感激我们的师长,真爱无疆,指导我们踏实前行;感激我们的伙伴,一路上风雨同舟,情同手足;感激组织这次聚会的同学,从茫茫人海中把我们一个个召唤归队!
终于我们又见面了。一声简单的问候,一次亲切的握手,一个热烈的拥抱。虽然无言,却充满了感慨唏嘘。
大家看上去都有所变化,二十年岁月的痕迹,了然于脸上。不必说经历了多少风雨,体会过多少沧桑,终究每个熟悉的面孔不再是记忆里的线条与轮廓。即便如此,但只要看到他们一个个平安健康的到来,内心深处便会无端生出欣慰与祝福。
徜徉在记忆与现实交叉的母校中,我不得不惊叹于她变化的巨大。校区大了、楼宇多了、气势恢宏了、色彩明亮了……置身其中,有时甚至会怀疑这是否是我们曾经就读的地方?除了食堂边上的那片小池、几株杨柳原貌依旧,很多地方如果不凭借记忆反复揣摩,确也难以分辨。我们三五成群,停停走走,每经一处似曾相识的景致,曾经发生在那里的故事,无论好坏,总能绘声绘色地聊起,有时会带上一些类似于调侃的表情与语气。此刻的我们,脸上都是愉悦与幸福,你一言我一语,气氛轻松而欢快。难得的相聚时刻,总能勾起太多的思绪。
对于生活,我们也许有着太多的感触。在我们觥筹交错之际,在我们促膝长谈之时,每每提起彼此离别后的历历,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可一旦开了口,表达得却又并不那么利落。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尽相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洗礼,我们逐渐变得坚强,越发睿智,懂得珍惜与包容。正因为有着差异的经历,我们彼此无法细致感受对方这二十年来的心路历程。有位同学在遇到老师那一刻,顷刻即泪流满面,你无法感受他当时的心境;有位同学,一直杳无音信,直到聚会临近才取得联系并立马只身赴会,你无法理解他当时的迫切心情;有位同学闲聊时突然来了句感慨,原话记得不是很清楚,那大意是:真好,我们都还活着。虽则简洁,可人生又有多少个这样的二十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何尝没有同样的感慨?
与对师长的敬畏之情相比,同窗之情则显得淳朴。这份真挚的情感,陪伴我们走过漫漫的人生旅途,失意时给我们鼓励,沮丧时给我们安慰;这份真挚的情感,无需太多维护的元素,没有功利的驱使,没有做作的应付。
短暂的聚会转眼就要结束,又到了该分别的时刻。无论夜晚还是黎明,我们终归要各自启程,回到属于自己的方位。同样的握手和拥抱与初见时大不一样,再真诚的祝福与互道保重也难掩内心的那份失落。有的同学宁愿默默地离开也不愿亲自说珍重,因为害怕离别的伤感。聚会虽然短暂,但我们的记忆又增加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影像,令我们维系了二十年的那份质朴而纯真的情谊如沐春风般焕发着新的生机,一如校园小池边丝丝翠绿的柳条,在和煦的微风里,摇曳、舒展……
(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