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1日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风和日丽、天高云淡,我们工业统计7517班来自包头、北京、太原、厦门、南京、扬州、上海和浙江等地的师生二十余人专程赴建德梅城老校址进行了一次重访。
车行途中,师生们亲切的交谈声和回忆往事趣闻的欢笑声在车内此起彼伏。1949年6月出生的冯淼放大哥热情地为大家献唱了一首由著名作曲家王佑贵作词作曲的知青歌曲《我们这一辈》,同学们先是静静地聆听,再是深沉地回忆,那动人心弦、荡气回肠的歌声让人仿佛回到了那刻骨铭心、激情燃烧的艰难岁月,正如歌词所唱的,我们班的49个同学几乎都是“和共和国同年岁”。这些同学,不论当年是来自内蒙、浙江建设兵团的兵团战士,还是来自安徽、江苏、浙江农村的知识青年,都有过“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的磨炼经历,每个同学的心灵都产生了剧烈的碰撞和强烈的共鸣。当冯大哥唱完最后一句“人生无悔”时,车内爆发出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后应同学们的强烈要求,冯大哥又深情地重唱了一遍。我们这一代人,的确都真切地尝过“做人的滋味”,所以深感“人生无悔”,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好些同学还激动得流出了热泪。
我们是这一代人中的幸运儿,在1973年经推荐和考试,最终成为了“工农兵学员”,有缘一起相聚到浙江冶金工业学校(嘉兴学院前身之一,以下简称冶校)工业统计专业学习。在共同相处的两年学习、生活中,我们珍惜机会,努力学习,相互帮助,互相关心,彼此共勉,共同进步,同学间、师生间建立了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增进了同学间纯洁的爱,坚定了我们前进的信念,加强了我们的沟通交往,也使我们的退休生活越过越有意义。
我们途经并游览了孙权故里、富阳的龙门古镇景区,并按计划抵达了建德梅城——原母校旧址。大家在大门外下了车,穿过翻建的严州府北城门(原址系原浙江冶金工业学校大门),信步进入占地89亩的原校区。
我们一边走一边听知情校友讲述学校情况,校大门三次变迁,校园内的房地产在1994年全部归还转让给建德市后,即割成七块被分别改造利用。凭着各人脑海中原存的点滴记忆,我们寻访了至今保存还算完好的城门楼、教学大楼、医务室、办公楼、大礼堂、冶金机电化楼、招待所和校办工厂单身职工宿舍楼的旧貌;追忆起当年我们在食堂排队就餐、在操场锻炼拼搏和在球场激烈比赛的情景;兴奋地交谈着当年在冶校学习和生活中发生过的许多悠悠往事……我们走进了当年住过的男生宿舍,讨论各自住过的房间和床铺位置,回想起那时在宿舍里学习政治、小组讨论的场景;大家还隔着围墙眺望了当年的女生宿舍楼。
我们在教学大楼(现归梅城镇初级中学使用)前的操场上合影留念后,又特意赶到教学大楼三楼东南首第二间教室,按当年的编组找到各自的座位并就坐。当包惠弟老师走上讲台时,不知哪位同学喊了一声:“全体起立!”大家闻声迅速立正,面对老师异口同声地大声呼喊“老师好”,一遍不够再来一次。此情此景,重现了我们四十年前上课时的那种场景,让不少同学百感交集、热泪盈眶。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和老师们传授的知识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感谢老师们对我们的精心教育和悉心培养!感谢浙江冶校!
相聚时难别亦难。4月12日早餐后,我们在浙江省老干部活动中心门口依依惜别,大家多次亲切地握手,热烈地拥抱,互相紧拉着对方的手恋恋不舍、不愿分开。最后,大家在“健康”、“保重”、“快乐过好每一天”的相互祝福声中相约:“十年太久,五年也长了些,三年后咱们在浙南台州再相会!
(阮茂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