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嘉兴大学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进程,积极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围绕思政课建设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嘉兴大学党委副书记 陈立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字字千钧、催人奋进,尤其是他对思政教育工作寄予的绵绵厚望,让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充分发挥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办学优势,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再深化、思政课建设水平再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再提质、日常思政工作再增效,努力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讲好讲透中国大地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生动故事,持续擦亮“红船旁的大思政课”品牌,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工作处处长、人民武装部部长 葛建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我们要坚决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我们要对标对表教育强国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辉使命,全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的各个环节;要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深度实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打造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全面提升红船旁“一流学工”内涵;要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培养他们敏锐的时代观察力和深刻的思维能力,激励他们以实际行动服务时代需求,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持续磨砺自我、贡献青春力量。
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丁宝月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对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我们将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的深刻内涵,用好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的红色资源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系统推进“12358”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打造“启明·领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积极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实践基地,着力提升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教务处副处长 李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教务处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助推学校思政教育迈上新台阶。一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统一,构建“大思政”格局。二是积极协同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共同推进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案例教学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提高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四是强化实践育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真正落地生根。
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授 石统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我深刻感受到这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更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战略布局。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教学素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全局观念,从更高远的视野来看待立德树人,从更细腻的情感来看待人的成长,通过螺旋上升式专业教育和思政育人赋情、赋志、赋能来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在教育教学中,要融合“大思政课”理念,做好课程资源整合,促进教学方法优化,调动学生内驱动力,发扬文化特色优势,促进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素养又具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副教授 蒋少容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到代表和委员们共商国是、建言献策的热情,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一方面,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聚焦学生疑难困惑,把准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巧用AI创新教学方法,融合多维互动耦合点,优化思政课程设计,使学生在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中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提升教学实效。另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更好引导学生成长,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副教授 王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思政课一体化,明确要求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一方面,我们要重视用科学的理论塑造和培养学生,要重视将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论学习与个人成长、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引领学生树立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另一方面,要时刻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六个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要明“道”、信“道”,也要创新传“道”,做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数据科学学院大数据研究所副教授 闵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我深刻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既要做好一名承技授业的经师,更要成为一位传道解惑的人师。在接下来工作中,我将继续坚持传承红船精神,弘扬省身文化,积极推进数学文化与应用的科普,着力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哲学思想、科学理念、政治属性、匠人精神、文化艺术、社会人生等多维度元素,同时将继续带领团队,面向嘉大、各中学、研究所义务开设“数之韵、学之道、众妙之门”系列讲座,促进学生启智润心,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教师 顾璟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对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确要求。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教师,我深感使命在肩。在未来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我将结合科技创新最新案例,以数据对比和情境研讨方式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行”的实践逻辑。我们也将积极拓展思政“大课堂”,组织学生调研嘉兴本土数字化改革案例,将“守正创新”理念具象化为乡村振兴、智造升级的生动故事,让思政课堂“活”起来,让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认同,立鸿鹄志、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教师 阎焱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于3月6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对思政课建设做了进一步的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我作为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思政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用青年人喜欢的语言,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讲深讲透讲活。同时,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要求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下一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好这一重要论述,并贯彻落实到我的思政课教学与研究中去。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工主管 莫晓燕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这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思政辅导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思政教育为纽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筑牢心理健康防线,深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筛查-预警-干预”全链条机制,用好学生队伍,延伸工作触角,打造有温度、有力度、有精度的育人体系,培养“身心双健、专业扎实”的拔尖创新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王子豪
作为红船旁的大学生,今年全国两会关于思政教育的内容令我感触颇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写入思政课一体化,两会对思政教育的重视意义非凡。这意味着思政教育将构建起从大学到小学的更为系统、连贯的体系,确保不同年龄段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接受思政熏陶。于我而言,每一次参与依托嘉兴红色资源开展的实践活动,都是一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度探寻。身为马克思主义专业的研究生,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思政教育的受益者,更是传承者。在今后学习与工作中,我将走进中小学课堂,把党的创新理论化作生动的故事,融入每一堂课,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