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全省教育强国建设大会在杭州召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冲锋号。大会明确了浙江教育强省建设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浙江教育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与路径。

嘉兴大学师生通过多种方式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大家纷纷表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将以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精神为指引,凝心聚力锚定发展目标,笃行不怠开启奋进新程,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贡献嘉大力量。
嘉兴大学党委书记 沈希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系统擘画了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发展蓝图,明确了全省新时代高水平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为高校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嘉兴大学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全面学习好、深入贯彻好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持续擦亮“红船旁的大思政课”品牌;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贯通,加快引育高层次人才,聚力构筑高峰学科,打造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人才力量和战略科技力量;坚持深化有组织高质量发展改革,锚定“冲‘A’、拼‘博’、创一流”目标任务,加快建设有特色、善创新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以实干实绩回答好“教育强国 嘉大何为”的时代命题与“教育强省 嘉大何为”的实践命题。
教务处处长 吴艳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为新时代浙江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在培根铸魂方面,学校将着力完善“大思政课”工作体系,持续深化“红船旁的大思政课”品牌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学校将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打造与区域产业高度契合的特色学科专业集群。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将以审核评估整改落实为抓手,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新路径,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教育强国和浙江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嘉大智慧。
科技处处长 张景军
王浩书记在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上指出,要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实质性贯通,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整体性跃升。高校是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阵地,要建立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科研组织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学校教育资源、人才资源、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
社会合作处处长、校友办公室主任 丁玉泉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胜利召开,这是我省推进教育强省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学习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强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作为学校对外合作服务部门,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统筹学校人才科研资源,在精准服务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上出实招、见实效;要善于对接社会资源包括校友资源,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在健全学生人格、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能力上建渠道、搭平台;要努力构建创新合作平台,在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上协同推进。
人事处副处长、人才办副主任(主持工作) 钟伟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的召开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航向。作为高校人事工作者,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既是落实教育强省战略的关键支撑,更是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引擎。站在时代和学校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精神,以“大人才观”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为教育强省和人才强校建设锻造新时代“四有”好老师队伍,奋力书写我校人事人才工作的奋进之笔。我们将紧扣“引育管用”全链条深化改革,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构建“南湖”系列三层次引育体系,推行“分类+分层”精准培养模式,深化职称评审“代表作+贡献度”改革,创新“一站式”人才服务机制,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执行院长 文雁兵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强调,要扎实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这提醒我们要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主动担当,推动教育事业服务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大局。嘉兴大学要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既要持续擦亮“红”的底色,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用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持续改革和因时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模式、方法、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又要不断厚植“蓝”的本色,结合“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任务,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有效激发科技创新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实施专业学科一体布局,构建“大思政牵引、全链条育人、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格局,在世界级城市群中心城市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平湖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冯伟芳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的胜利召开,为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行方向、增强了底气和动力。大会强调要强化教育的政治属性,教育学院承担着培养基础教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推进“红船旁的大思政课”的育人实践并不断提升育人实效,强化学生的师德养成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师德师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学生观,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从源头上为基础教育注入红色基因。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宋之霞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明确了浙江下一步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总体要求、战略目标和工作导向,为我们浙江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好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冲“A”、拼“博”、创一流的目标任务,坚持研究好、阐释好、传播好党的创新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青年前进方向;坚持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三性一力”;坚持挖掘和运用好红色资源,协同联动新时代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嘉兴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等平台,持续擦亮“红船旁大思政课”品牌,发挥好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载体的作用,为教育强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体育与军训部主任 吴晓阳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强调,“深化‘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作为“五育并举”中重要环节之一,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起到了强有力支撑作用,也必须承担起“以体育人”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以体树德,促进道德发展,在不同运动项目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以体增智,助力智力发展,通过运动,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改善大脑功能,提升分析、想象、判断等能力。以体育美,培育美学素养,引导学生树立“身心健康方为美”的理念,培养对体育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以体促劳,推进劳动教育,通过体育参与,竞赛组织、分工合作及比赛场地布置、器材搬运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胡伟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嘉兴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紧扣浙江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以双创教育改革为抓手,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一是以人工智能重塑双创教育模式。构建“AI+双创”特色课程体系,强化校企协同育人,通过实战场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打造“需求导向、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生态。二是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新范式。深化跨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全链条培养路径,以“五育并举”厚植创新基因,重点培养兼具扎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与行业引领力的领军人才。三是扎根地方发展践行使命担当。聚焦区域产业需求,引导学生投身地方创新创业实践,以教育科技人才融合之力赋能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面向未来,我们将勇担使命,以双创教育为支点,为浙江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贡献智慧与力量。
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 姚明
在学习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精神后,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在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作用。生命健康是我国进入小康社会以后,百姓所关注的焦点。作为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和医院管理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积极贯彻大会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医教研水平。一方面,深化医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强化“新医科”交叉融合,推动医学教育与长三角区域医疗需求深度对接,培养更多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过硬临床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聚力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领域关键问题,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力争取得更多的原创性成果,并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特别是优秀学科或学术带头人,为临床医学及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我们将以教育强省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和人才支撑。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邱观音生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强调,教育强省建设必须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参与者和管理者,我们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持续聚焦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建立有组织科研体系,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要持续优化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引育机制,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要持续创新体制机制,打破学科壁垒、畅通创新链与产业链,促进跨学科合作、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
人工智能学院学术副院长 陈滨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强省与AI发展的紧密联系,也倍感责任重大。王浩书记强调教育要“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我们指明了方向。AI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工具,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结合实际,应强化AI教育思政引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紧扣“双一流196”工程,提升科研能力,推动AI在智能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应用,助力共同富裕;深化产教融合,与长三角企业共建实践基地,锤炼学生能力;开发AI在线教育平台,提升教育普惠性,服务山区海岛。未来,学院将深入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聚力打造“浙里优学”金名片,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AI人才,与全省高校共谋发展,助力浙江建成教育强省、科技强省。
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教师 徐永锋
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上,省委书记王浩同志强调,要扎实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强省建设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浙江省正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嘉兴市在“两化”改造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数字化的深入推进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我们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紧跟国家和浙江省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和实践能力;要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通过党建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和学生开展“党建+科研”活动,围绕产业数字化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要通过“校企党建联学”、共建校企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方式,持续强化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为产业数字化输送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文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学生 杜云晖
作为知识产权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学习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精神后,我深刻感受到教育强省战略与法学青年大学生的时代使命紧密相关。王浩书记提出的“强化教育的战略属性,突出服务大局使命导向”,与我在课堂上关于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论思考形成了强烈共鸣,知识产权保护既是创新发展的法治保障,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制度基石。王浩书记强调的“强化教育的人民属性,突出促进公平价值取向”,也让我深有感触,我在嘉兴大学的校园内外,见证了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我将通过专业学习不断夯实理论基础,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实习实践,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来以专业所学回应教育强省建设的时代召唤,在知识产权保护、数字法治建设等领域深耕细作,让法律之光照亮更多创新者的前行之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