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5日在北京隆重开幕。嘉兴大学师生员工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全国两会盛况,热议全国两会精神。师生们纷纷表示,要将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奋力开创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嘉大智慧和力量。
嘉兴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军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布局之际召开的一次集思广益、凝心聚力的盛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重要工作任务,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与深切期待。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高校,嘉兴大学将自觉担当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使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想得明白、说得明白、写得明白、干得明白的拔尖创新人才;围绕国家所需、行业所趋、学校所能,构建完善“1+N+X”学科生态体系,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着力提升科创成果转化效能;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绩效导向、突出贡献导向,系统重构人才引育和评价体系。嘉兴大学将锚定“冲‘A’、拼‘博’、创一流”目标任务,加快建设有特色、善创新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势赋能,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挺膺担当。
嘉兴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 王火红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纵深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思政课建设同向同行;将立足时代特点与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不断革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打造学生乐学爱学、真学真信的新时代思政课堂;将加强校地资源共建共享,持续汇聚“三全育人”合力,全面擦亮“红船旁的大思政课”品牌,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
嘉兴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 彭冰冰
之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深刻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实践逻辑,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锚定了航向;这次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社科工作者,我们深切感受到哲学社会科学的新使命新要求,为我们在深化立德树人体系、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指明了行动路径。社科战线将坚决贯彻会议精神,以理论创新回应时代课题,以学术研究支撑科学决策,以价值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为建设教育强国、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社科智慧与力量。
嘉兴大学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黄芳芳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教育改革的先行地、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理应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上冲锋在前,担当作为。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作为建在地方产业链上的工科学院,将聚焦服务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在新材料、绿色纺织、新能源等领域,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助力地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同时,我们将充分发挥红船旁办学的优势,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让革命精神为高素质人才培养赋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嘉兴大学发展规划处专聘副处长 卓乘风
2025年“两会”在“十四五”收官、深化改革纵深推进的关键节点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宏阔视野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发展规划处将锚定“有特色、善创新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的总体定位,全力做好规划工作,服务学校聚焦科技前沿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学科—产业—创新”生态链,以“顶天立地”之姿服务区域和国家发展;以“谋深、做实、见效”为准则,完善“规划引领、项目驱动、考核闭环”机制,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充分释放办学活力。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交汇点,发展规划处将强化“大规划”与“微服务”融合,以“谋大事、解难题、促发展”的职责担当,在嘉兴大学实现“冲‘A’、拼‘博’、创一流”总目标和践行“1358”战略中贡献规划力量,在时代奔涌的浪潮中书写“嘉大答卷”。
嘉兴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 潘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学习研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布局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相关。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努力将学习贯彻落实转化为守好“红色根脉”、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推动嘉兴地方红色基因融入学生血脉、根植学生心田;持续探索学生工作体系的创新举措,力求学院思政教育工作取得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扎实成效;牢牢守好安全稳定底线,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学校有组织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嘉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罗理章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后,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将两会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同时,要结合“大思政课”理念,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论,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我们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数字化赋能思政课的新模式,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立足本职,勇于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嘉兴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白春苏
全国两会的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共谋发展,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也一直关注着会议的动态。过去一年,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就业民生稳步改善,这些成就为教育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 年)》的发布,为教育领域改革注入强大动力。作为一线教师,我看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科研项目落地生根。展望2025年,期待两会在教育领域推出更多举措。我也将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立足讲台,积极投身科研创新实践,精心打磨每一堂课,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引领学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教育强国建设、培育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嘉兴大学平湖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 王轶群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任务,教育强国建设将师范教育置于民族复兴的历史坐标系,这对我们新时代教师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和光荣使命。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努力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教育教学实践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着力养成“课程思政图谱”的系统思维,努力建构起“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养成”的育人新范式,在课堂中嵌入“师道尊严”的价值叙事,在教学实训中创设“四有教师”的具身体验,使师范生在教学技能习得过程中,同步完成师者人格的形塑,努力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基础教育人才。
嘉兴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 刘韵超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当前,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中国作为他们的留学目的地,正是我国走向教育强国的标志之一,这也为学校留学生工作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和实践动力。“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不仅为中外学术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也为留学生的实习就业和文化交流创造了更多机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新模式,不断优化留学生招生和服务体系,完善语言培训、文化融入及职业规划等各项工作,努力帮助留学生克服语言与文化障碍,迅速融入校园生活;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区域合作平台,我院与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跨文化体验。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国际交流渠道,使中外文化交融、学术互鉴成为常态,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嘉兴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师 黄方慧
作为一名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的青年教师,我深刻感受到政府工作报告对教育领域的前瞻性布局,特别是提出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令我备受鼓舞。这有利于我们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智能教育”体系,有力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助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不仅革新了教学手段,还为个性化学习和精准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能够有效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教育资源更加普惠。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智能化教育的需求,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优化课程设计,实施精准教学,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教育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嘉兴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顾林锋
全国两会的召开,让我对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蓝图无限期待。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发展新能源,这让我们更加坚信实验室目前开展的催化剂研究能点亮氢能未来。我们团队开发的室温便捷、低成本制备整体式催化剂,催化剂性能远超同类新型商业催化剂,在第十九届“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中斩获特等奖。刚刚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与当地相关企业密切合作,将企业提出的“千小时级稳定性”要求转化为技术攻关方向,期待成果能在长三角氢走廊建设中落地。我们将持续深耕新能源赛道,以“钉钉子精神”打磨每一克催化剂,努力让实验室的“小突破”转化为能源革命的“大动能”,用实际行动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青春答卷!
嘉兴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 邓菲菲
全国两会的召开,我们“一斤苹果”志愿团的成员们满怀热忱,持续关注。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显著,经济总量、粮食产量实现新突破,嫦娥六号、深中通道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些成就让我们深感自豪。作为文化创作团队,我们对两会的文化教育话题格外关注。我们高度认可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成就,对教育强国建设信心十足。我们通过将军事文化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为剧团、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剧本体验服务,走进高校开展军事剧本体验活动,传播军旅文化,荣获了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也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要性。新的一年,我们决心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努力学习专业本领,秉承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拓展文创、文旅、文化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新领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